修史
拼音: | xiū shǐ |
注音: | ㄒ一ㄡ ㄕˇ |
修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编纂国史。
引证解释:
⒈ 编纂史书。
引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齐梁二代又置修史学士, 陈氏因循,无所变革。”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于志寧为僕射修史,恨不得学士:来济为学士,恨不得修史。”
国语词典:
编纂国史。
网络解释:
修史 (清朝官员)
修史 (汉语词汇)
- 1、南北朝时,开始出现修史局和公卿宰相监修国史的情况。
- 2、魏晋以后,置著作郎、撰史学士,算是有了正式负责修史的官员。
- 3、其后的官修史书也曾特意载录此事,只是因为要为尊者讳,只含糊地写道……公遭豪奴折辱,强受之,而心以为耻,遂暗生发奋自励之念。
- 4、孔子这位至圣先师的修史行为,令历代君主找不到禁止私家史学的法理。
- 5、史家传统中有两个观念是很重要的,一是宗旨,修史之目的是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 6、“虽然是国家修史,但是不能等同于过去的‘官修正史’。
字义分解
- 拼音xiū
- 注音ㄒㄧㄡ
- 笔划9
- 繁体修
- 五笔WHTE
- 五行金
1.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2.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 剪或削:修剪。
4.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5. 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
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
7. 长(
),高:修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
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