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
拼音: | wén zǎo |
注音: | ㄨㄣˊ ㄗㄠˇ |
文藻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水草。
词彩;文彩。
指文章;文字。
词彩;文彩。
指文章;文字。
引证解释:
⒈ 水草。
引明夏完淳《谢康乐游山》诗:“石蘚碧幛开,文藻曲波冷。”
王闿运《会试萍始生赋》:“隐文藻与冰菭兮,若擥秀之可餐。”
⒉ 词彩;文彩。
引《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唐刘知几《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沮涌失路, 灵均当轴。”
明徐复祚《投梭记·哭友》:“想着你綰银黄飘飘气燁,想着你抒文藻翩翩锦纈。”
刘师培《文说》:“自此以降,文藻空存,非復屈宋之旨矣。”
⒊ 指文章;文字。
引《北齐书·儒林传·马元熙》:“少传父业,兼事文藻。”
唐陆法言《<切韵>序》:“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
国语词典:
文采、词藻。
网络解释:
文藻
- 1、文藻外语学院九十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纲要。
- 2、就讀学制:请先选择您就讀文藻的学制。
- 3、原来,这首宝塔诗是吴文藻先生的笑话集锦,每一句诗都反映了吴文藻的一个笑话。
- 4、我没去接,他自己坐车到台北,中午又上飞机去高雄,在文藻语专演讲。
- 5、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屿大姐和以后进到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
- 6、文藻外语学院小提琴社社长亦是宏典音乐教育中心得意门生之一,其教学品质与口碑已全然于学生表现中发扬。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与文藻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