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拼音:líng zhī yǐ wénqí zhī yǐ wǔ
注音:ㄌ一ㄥˊ ㄓ 一ˇ ㄨㄣˊ,ㄑ一ˊ ㄓ 一ˇ ㄨˇ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⒈  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字义分解

  • 拼音líng,lǐng,lìng
  • 注音ㄌㄧㄥˊ,ㄌㄧㄥˇ,ㄌㄧㄥ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WYCU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WY
  • 五行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qí,zhāi
  • 注音ㄑㄧˊ,ㄐㄧˋ,ㄗ,ㄓㄞ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JJ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4.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AHD
  • 五行

[ wǔ ]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