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
拼音:bái líng
注音:ㄅㄞˊ ㄌ一ㄥˊ

白翎的意思

词语解释:

白色的羽毛。
特指箭羽。
借指飞雪。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的羽毛。

唐白居易《吴兴灵鹤赞》:“有鸟有鸟,从西北来。丹脑火缀,白翎雪开。”

⒉ 特指箭羽。

唐李贺《长平箭头歌》:“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餘三脊残狼牙。”
王琦汇解:“白翎,箭羽。”
昭槤《啸亭杂录》引清吴嵩梁《先礼烈王骹箭》诗:“白翎金干不可得,此物摩挲存手泽。”

⒊ 借指飞雪。

清吴锡祺《珍珠帘·滦河大雪》词:“帐里琵琶翻旧曲,滚不断,白翎天半。”

网络解释:

白翎 (海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白翎,男,1968年生,辽宁海城人。自幼喜欢文学和艺术,尤其是喜欢书法,几十年笔耕不辍,特别是以临摹王羲之的小草为主,在手法上立足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其作品大气唯美、给人耳目一新,荡气回肠之感,深受业内人士的推崇和人们的厚爱
  • 白翎 (词语释义)

  • 白翎,是汉语词汇,出自《吴兴灵鹤赞》,解释为箭的羽毛。
  •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líng
    • 注音ㄌㄧㄥ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YCN
    • 五行

    (名)(~儿)鸟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长而硬的羽毛;可做装饰品:孔雀~|鹅~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