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脱
拼音:wù tuō
注音:ㄨˋ ㄊㄨㄛ

误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谓文字脱漏讹误。

引证解释:

⒈ 谓文字脱漏讹误。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三:“案‘续经’下当有‘中説’二字,方与上句相对,此偶误脱。”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脱例》:“《周书·程典篇》:‘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按:德开开三字文不成义,本作‘慎德德开,开乃无患’,与上文皆四字为句,两‘慎德’字相连,误脱其一而义不可通矣。”

网络解释:

误脱

  • wù tuōㄨˋ ㄊㄨㄛ
  • 误脱(误脱)
  • 谓文字脱漏讹误。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案‘续经’下当有‘中说’二字,方与上句相对,此偶误脱。”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脱例》:“《周书·程典篇》:‘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按:德开开三字文不成义,本作‘慎德德开,开乃无患’,与上文皆四字为句,两‘慎德’字相连,误脱其一而义不可通矣。”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KGD
    • 五行

    (1)(名)错误。

    (2)(动)耽误:~期|~事。

    (3)(动)使受损害:~杀|~伤。

    (4)(动)不是故意(得罪人或损害人):~会|~用。

    • 拼音tuō
    • 注音ㄊㄨㄛ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EUKQ
    • 五行

    (1)(动)肉去皮。

    (2)(动)(皮肤、毛发等)脱落:~发|~毛。

    (3)(动)取下;除去:~帽|~鞋。

    (4)(动)脱离:~党|~水。

    (5)漏掉(文字):这一行里~了三个字。

    (6)(形)〈书〉轻慢。

    (7)(连)〈书〉倘若;或许:~有遗漏;必致误事。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