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子
拼音:chǔ zǐ
注音:ㄔㄨˇ ㄗˇ

处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处士。

犹处女。

引证解释:

⒈ 犹处士。参见“处士”。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恭谦以为不肖,抗扬以为不德,此处子之覊薄,贫贱之苦酷也。”
唐李邕《叶有道碑》:“且薛方、逢萌,备外臣之礼; 虞仲、夷逸,终处子之业。”

⒉ 犹处女。参见“处女”。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处子窈窕王所妃,苟有令德隐不腓。”
清李渔《怜香伴·冤褫》:“我范介夫,在学中做秀才,就如在闺中做处子,兢兢业业,砥礪廉隅。”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三:“这位貌若处子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

国语词典:

未出嫁且仍保有贞操的女子。《孟子.告子下》:「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亦称为 「处女」。

网络解释:

处子 (汉语词汇)

  • 处子:其是指未成年的人,旧时把未出嫁的女性称做处子,发生性交行为女子,与童子相对。 处士,德才隐居不愿做官
    • 1、功夫要练到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地步是很不容易的。
    • 2、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 3、不错,果然聪明,不枉我收你为徒!你有这份毅力与恒心,更有这份心智,还有什么武功练不成的?等你练了,就知道什么叫‘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了。
    • 4、就连最细枝末节处也无不体现着灵动与豪华的完美结合: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充满动感的比例彰显其独特魅力。
    • 5、在你卜居的深山穷野,你宛若处子与生灭大化促膝而谈,抱病独居的信,不改涓涓细流的字迹:“有天半夜不能安睡,出至阳台。山间天象澄明,月光大片大片洒落一地。”。
    • 6、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字义分解

    • 拼音chǔ,chù
    • 注音ㄔㄨˇ,ㄔㄨ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THI

    chǔ

    1. 居住:穴居野处。

    2.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4. 决定,决断:处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6. 止,隐退:处暑。

    chù

    1. 地方:处处。处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