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胁
拼音: | bī xié |
注音: | ㄅ一 ㄒ一ㄝˊ |
逼胁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胁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逼脇”。犹胁迫。
引《后汉书·献帝纪》:“郭氾使其将伍习夜烧所幸学舍,逼胁乘舆。”
南朝宋鲍照《野鹅赋》:“入长罗之逼胁,负高缴之樊縈。”
《太平广记》卷四七八引唐李玫《纂异记·徐玄之》:“大王逼脇生人,滞留幽穴,锡兹咎梦,由天怒焉。”
《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操虽汉相实汉贼,逼脇万乘迁神京。”
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十年》:“到镇安民,遂逼胁多人,授以师旅名目。”
龚振黄《青岛潮》附录《国民外交协会宣言》:“不知当时此约,实下哀的美敦书以恐吓逼脇取得之。”
胁迫。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有偪胁之人为之乡导负运。”
《花月痕》第四回:“此数万人未必皆无父母兄弟妻子田产,大半为贼偪胁出来。”
字义分解
- 拼音bī
- 注音ㄅㄧ
- 笔划12
- 繁体逼
- 五笔GKLP
- 五行水
(1)(动)逼迫;给人以威胁:形势~人。
(2)(动)强迫索取:~债。
(3)(动)逼近:~视(很相似)|大军已~城郊。
(4)(形)〈书〉狭窄:~仄(地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