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语
拼音:bá yǔ
注音:ㄅㄚˊ ㄩˇ

跋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

引证解释:

⒈ 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里中有元人《育婴图》摹本,载元献跋语,几七百言。”
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戴给事既疏参吕司寇矣, 承恩辨疏,即以跋语为出於给事之笔,此仇口往復之常,亦无足讶。”
冰心《晚晴集·悼郭老》:“过了几天, 老舍先生就送来一张郭老赠我的条幅,上面写着一首五律,还有跋语。”

国语词典:

写在书本正文后面的补充说明或评介的话。

网络解释:

跋语

  • “跋”与“序”相对,是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一般认为,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称为“跋语”。
    • 1、是暗喻人生还是针对艺术而言,妙就妙在没有一字跋语,留让读者去咀嚼。
    • 2、诗只钤“刘三”的朱文小印,四边有马衡之子马太龙跋语,录曼殊上人自西湖赠刘三诗,妙不可言。
    • 3、先生晚年,曾要求我撰一跋语,他想刻在印侧说明原委。
    • 4、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 5、哦,真是岳元帅留下的笔迹,楚兄,你看,这里刻着岳元帅留下的跋语
    • 6、他以漫画式的笔触,将理性与感性巧妙地营造出意境,并配上内含机锋、恰到处的跋语,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有禅意的人生智慧。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ㄚ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KHDC
    • 五行

    (1)(动)翻山越岭:~山涉水。

    (2)(动)写在文章、书籍等后面的短文;内容一般为鉴定、评价、考释等:序~。

    • 拼音yǔ,yù
    • 注音ㄩˇ,ㄩ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GKG
    • 五行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1. 告诉: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