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拼音: | wài shǐ |
注音: | ㄨㄞˋ ㄕˇ |
外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外史
(1)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陈亮《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黄遵宪《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汉黄宪的《天禄阁外史》、 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元张雨称句曲外史,清恽格称白云外史。
国语词典: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网络解释:
外史
- 1、通过对内史、外史、移时史、历时史以及科学史学研究进程的考察,以把握世纪之交国际科学史研究的新动向。
- 2、江湖上的大侠也如《儒林外史》的书生一般,在成名与追求成名的完成大侠的基本要求。
- 3、很多都是别人要我译的;我自己选择译的也有一些,比如周作人、周树人的作品,比如《老残游记》、《儒林外史》,那些才是我真正喜欢的。
- 4、笔者半年中画了近百余幅历史题材画,因为画的历史题材是反映东北历史,尽管国内外史学家给予中肯的评定和喝彩,依然是“安贫守道”。
- 5、李健吾晚年回忆,看到小说部分书稿时他们“又惊又喜,又是发愣,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小说来了呢,而且是部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
- 6、初中看武林外史那会恨死他了。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外
- 五笔QHY
- 五行木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与外史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