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罗
拼音:tǔ huǒ luó
注音:ㄊㄨˇ ㄏㄨㄛˇ ㄌㄨㄛˊ

吐火罗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亚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睹货罗等。在葱岭西,今阿姆河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所灭。

引证解释:

⒈ 中亚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覩货罗等。在葱岭西,今阿姆河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所灭。

《隋书·西域传·吐火罗》:“吐火罗国,都葱岭西五百里,与挹怛杂居…… 大业中,遣使朝贡。”
《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吐火罗,或曰土豁罗,曰覩货逻,元魏谓吐呼罗者。居葱岭西, 乌滸河之南,古大夏地。”

  • 1、库尔干吐火罗诸夏的戎事,傅孟真先生考曰“统是和夷人的斗争”。
  • 2、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
  • 3、这是古吐火罗文,象雄文字的一种,内容是警告这里是通往幽冥世界的入口,千万不可进入,否则出现有巨大的——巨大的逆转。
  • 4、戍主,滞留戍垒的三个商队中有十六名护卫,二十多名青壮,大都是栗特人、于阗人和吐火罗人,还有几个天竺人、大食人和大秦人。
  • 5、两个月后,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作为自己的学业主攻方向,辅修英国语文学、斯拉夫语文学和吐火罗文,在当时的语言学界,能够通晓梵文的学者更是廖若星辰。
  • 6、一页神秘的吐火罗文残卷带你走进神奇的故事。

字义分解

  • 拼音tǔ,tù
  • 注音ㄊㄨˇ,ㄊㄨ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KFG
  • 五行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3.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1.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 拼音luó
  • 注音ㄌ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QU
  • 五行

[ luó ]

1. 捕鸟的网:罗网。

2. 张网捕捉: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3. 搜集,招致,包括: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4. 散布:罗列。

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罗。

6. 用罗筛东西:罗面。

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罗绮。罗扇。

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9. 同“脶”。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