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鼓
拼音:yá gǔ
注音:一ㄚˊ ㄍㄨˇ

衙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时衙门中所设的鼓,用以集散曹吏。

引证解释:

⒈ 旧时衙门中所设的鼓,用以集散曹吏。参见“衙参”、“放衙”。

唐白居易《晚起》诗:“卧听鼕鼕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元贡师泰《又寄王鲁川推官》诗:“曹吏尽随衙鼓散,理官独抱狱书归。”
陈三立《十月晦雪后瞻园夜集依韵答樊山》:“便拂衣履就舆輦,踵逐归鸦衙鼓外。”

网络解释:

衙鼓

  • 衙鼓是汉语词汇,
  • 拼音是yágǔ,
  • 意思是旧时衙门中所设的鼓。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ㄚ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GKH
    • 五行

    (名)衙门:~役。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