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ī gān zǐ |
注音: | 一 ㄍㄢ ㄗˇ |
一竿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方言。犹言一伙。
引证解释:
⒈ 方言。犹言一伙。
引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于是乎他,和他的一竿子人,就又害怕起来。”
郭沫若《双声迭韵》:“好的,做我们执政的是段祺瑞,做我们督军、巡阅使的是张作霖、吴佩孚这一竿子百家姓上有名的人。”
国语词典:
比喻距离很短。
如:「我家离公园只有一竿子远。」
网络解释:
一竿子
- 1、得亏高佬庄是二师兄的徒弟,搁别人有谁听得懂这不分标点符号一竿子捅到底的话,即便写成文字看着也费劲不是。
- 2、这么一问,让卢松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是,乐凡继续当个愣头青,一竿子捅到底。
- 3、发展养殖业就比种庄稼一样,得因地制宜,千万不能想过去那样一竿子打下水,搞一刀切,还得尊重主人的意愿。
- 4、察实情、办实事,有一副铁脚板、硬肩膀,才能保证群众作一竿子插到底,真正把实事办实,惠及民生。
- 5、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果农。
- 6、既然选择了应战,那就一竿子捅到底,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特种作战的威力。 ()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