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遁
拼音:féi dùn
注音:ㄈㄟˊ ㄉㄨㄣˋ

肥遁的意思

词语解释:

隐居避世而自得其乐。

引证解释:

⒈ 同“肥遯”。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知足者则能肥遁勿用,頣光山林。”
《魏书·逸士传序》:“而肥遁不及,代有人矣。”
唐牟融《登环翠楼》诗:“我亦人间肥遁客,也将踪跡寄林丘。”
《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宋王禹偁《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诗:“又不见张生狂醉恋扬州,冬瓜堰下甘肥遁。”
明唐顺之《书<秦风·蒹葭>三章后》:“抑亦以秦之不足与而优游肥遁,若后来凿坏羊裘之徒者在当时固已有人歟!”

国语词典:

隐居避世而自得其乐。晋.石崇〈思归叹〉:「肥遁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也作「肥遯」。

网络解释:

肥遁

  • 词目:肥遁
  • 拼音:féi dùn
  • 注音:ㄈㄟˊ ㄉㄨㄣˋ
  • 解释:同“ 肥遯 ”。指称退隐。
  • 字义分解

    • 拼音féi
    • 注音ㄈㄟ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ECN
    • 五行

    (1)(形)胖;肥沃。

    (2)(形)含脂肪多(但通常不用来形容人):~肉|~瘦儿。

    (3)(形)肥沃:~田。

    (4)使肥沃:草可以~田。

    (5)(名)肥料:畜~|催~|类~|磷~。

    (6)由不正当的收入而富裕。

    (7)(形)肥大(跟‘瘦’相对):棉袄的袖子太~了。

    • 拼音dùn
    • 注音ㄉㄨㄣ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RFHP
    • 五行

    (动)逃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