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讳
拼音:sī huì
注音:ㄙ ㄏㄨㄟˋ

私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

《礼记·玉藻》:“於大夫所,有公讳无私讳。凡祭不讳,庙中不讳,教学临文不讳。”
孔颖达疏:“谓士及大夫言,但讳君家,不自私讳父母也。”
陈澔集说:“私讳,私家之讳也。”
《<通志>总序》:“《礼》言临文不讳,谓私讳不可施之於公也,若庙讳则无所不避。”

国语词典:

祖父母、父母亲的名讳。

网络解释:

私讳

  • 私讳是汉语词汇,读音为sī huì,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CY
    • 五行

    (1)禾名。

    (2)(形)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产|~仇。

    (3)(名)私心;私利。

    (4)秘密而不合法:~法|~党。

    (5)(形)暗地里、私下:~通|~了。

    • 拼音huì
    • 注音ㄏㄨㄟ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FNH
    • 五行

    (1)(动)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讳:隐~|直言不~。

    (2)(名)忌讳的事情:犯了他的~了。

    (3)(名)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