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兵
拼音: | wèi bīng |
注音: | ㄨㄟˋ ㄅ一ㄥ |
词性: | 名词 |
卫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卫兵
(1) 执行警卫任务的士兵
英
引证解释:
⒈ 负责警卫的兵士。
引南朝宋谢庄《上封禅仪注疏》:“警卫兵而开云,先雨祇以洒路。”
宋何薳《春渚纪闻·姚麟奏对》:“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
徐迟《财神和观音》:“卫兵已经放进了那些褴褛的穷人,因为褴褛的穷人给四只花篮伪装了。”
⒉ 唐时南衙禁兵的专称。
引《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
国语词典:
负责护卫的士兵。
如:「门口站了两名卫兵。」
网络解释:
卫兵
- 1、他大模大样地向敌人的岗哨走去,卫兵看他那架势,问也不问就让他过去了。
- 2、台阶两旁立着一对栩栩如生的狮子,张着大口,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威武雄壮,像是两个站岗的卫兵。
- 3、批判会上,红卫兵们对他们的授业恩师口中雌黄。
- 4、田地里的小麦无风时,直挺挺的立着,像一支站岗值勤的卫兵,风一吹,轻轻的摆动,像一群整齐舞动的婀娜女子。
- 5、唯有吃饭的时候,他才捧了饭碗,蹲到当院,津津有味地看同院孩子们学红卫兵“大杀大砍”。
- 6、当她走过他前面时,他们的眼神碰到了一起。忽然,他拨开阻挡着人群的卫兵,冲上前去。
字义分解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3
- 繁体衛
- 五笔BGD
- 五行土
(1)(动)防护;保卫。
(2)(名)明代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威海~兵。
(3)(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