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
拼音:huí hú
注音:ㄏㄨㄟˊ ㄍㄨˇ

回鹘的意思

词语解释:

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嫩荚和种子供食用。亦称“回回豆”。
  • 1、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 2、此外,唐代以梳高髻为美,主要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三角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乌蛮髻等。
  • 3、后来,这种做饼的方法传到古代少数民族的回鹘及回回地区。
  • 4、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
  • 5、他开创了中国对回鹘文和突厥文的研究作,在国内外受到重视和评。
  • 6、阿合奇爽朗一笑“出门在外,都是朋友,说这些做什么?你要暂时没有去处,就在回鹘会馆多住两天,反正我在这边还有一些事情。

字义分解

  • 拼音huí
  • 注音ㄏㄨㄟ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LKD
  • 五行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 拼音gǔ,hú
  • 注音ㄍㄨˇ,ㄏㄨ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MEQG
  • 五行

隼。

〔鹘鸼〕也叫鹘鸠。古书上说的一种候鸟。鸼(zh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