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iǎng tóu shé |
注音: | ㄌ一ㄤˇ ㄊㄡˊ ㄕㄜˊ |
词性: | 名词 |
两头蛇的意思
词语解释:
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像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
引证解释:
⒈ 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象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一说为两头分岐的蛇。
引汉贾谊《新书·春秋》:“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上》:“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餘,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谬也。昔孙叔敖见之不祥,乃杀而埋之。南人见之以为常,其祸安在哉?”
国语词典:
同身而蛇头分歧的蛇,或首尾均有头的蛇。比喻心狠手辣、十分阴险的人。
两头蛇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三脚猫
- 1、曾子“教子不欺”是诚,“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太守杨震是诚,“孙叔敖斩两头蛇”也是诚。
- 2、这种蛇有什么希奇,我小时候不知弄死了多少,我们管它叫两头蛇,因为两头都差不多大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大惊小怪的。
- 3、这应该是一条“钝尾两头蛇,为游蛇科爬行动物”。
- 4、他用左手自负地挥动着一条盘绕的两头蛇,这代表他最终掌握了致命的双面光剑。
- 5、此役执黑的吕钦开局未几就率先发难,发炮轰掉红方七路巡河兵,并顺势挺起“两头蛇”,摆出一副强攻的架势。
- 6、其实它的全名叫“钝尾两头蛇”,是游蛇科两头蛇属的爬行动物,它已被中国国家林业局收录为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之一。
字义分解
- 拼音liǎng
- 注音ㄌㄧㄤˇ
- 笔划7
- 繁体兩
- 五笔GMWW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頭
- 五笔UDI
- 五行火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与两头蛇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