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事
拼音:fó shì
注音:ㄈㄛˊ ㄕˋ
词性: 名词

佛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事fóshì

(1) 和尚或尼姑诵经拜佛之事;亡者之家请僧尼念经超度亡灵

Buddhist ceremony(or service)

引证解释:

⒈ 佛家谓诸佛教化众生之事。

《观无量寿经》:“顶上肉髻如鉢头摩花,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
宋苏轼《十八大阿罗汉赞》之十七:“孰知毛窍,八万四千,皆作佛事,説法炽然。”

⒉ 指僧尼等所作诵经祈祷、拜忏礼佛等事。

《金石萃编·北齐临淮王像碑》:“遂於此所,爰营佛事。”
《宋史·文苑传四·穆修》:“母死,自负櫬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饭浮屠为佛事。”
《红楼梦》第七十回:“话説贾璉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断做佛事。”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六:“只是在家里请法师做佛事,超度亡魂早祓苦界。”

⒊ 佛士。指佛像,菩萨像。事,通“士”。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庄严佛事,悉用金玉,作工之异,难可具陈。”
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献杨常侍》诗:“路穷臺殿闢,佛事焕且儼。”

国语词典:

佛教的事业。

网络解释:

佛事

  • 凡发扬佛德之事,称为佛事。又作立地。据维摩经卷下载,佛陀将一切事均视为佛事,以此表示佛之德性。于禅宗,用以指举扬佛法之行事,如开眼、安座(安置佛像于堂内)、拈香、上堂、入室、普说、垂示等,均为佛事。后世泛称于佛前举行之仪式为佛事,又称法事、法会,或指超度亡灵之诵经。
    • 1、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
    • 2、达赖生活起居和办公、做佛事,都在布达拉宫内。
    • 3、辽以释废,金以儒亡;辽其弱也,多费子女金帛于佛事;金其兴也,用兵如神,战胜攻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
    • 4、西夏的绘画、雕塑、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成就,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少西夏的艺术珍品,来自西夏佛事活动的用品。
    • 5、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的佛事
    • 6、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字义分解

    • 拼音fó,fú,bì,bó
    • 注音ㄈㄛˊ,ㄈㄨˊ,ㄅㄧˋ,ㄅㄛ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XJH

    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

    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1. 〔仿佛〕见“仿”。

    2. 古同“拂”,违背,违反。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KVH
    • 五行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