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
zhī mìng zhī nián
ㄓ ㄇ一ㄥˋ ㄓ ㄋ一ㄢˊ
常用成语
ZMZN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语法:
知命之年偏正式;作宾语;指50岁。
示例:
唐·白行简《李娃传》:“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知命之年了。
- 2、王先生到知命之年时,已经是著作等身的学者了。
- 3、朕已知命之年,但子嗣朕皆感不成。
- 4、邦魁说这话时,巴尔诺却在一旁瞧着父亲头上的银丝,感觉已过知命之年的父亲就像一棵被时间掏空的老树,随时都有可能被一阵风卷走。
- 5、峙儿,人谁无死,二叔已是知命之年,此刻身死,更不为夭,何必如此伤心?
- 6、看上去刚过知命之年的安东尼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血族,以血为食的血族。
字义分解
- 拼音zhī,zhì
- 注音ㄓ,ㄓˋ
- 笔划8
- 繁体知
- 五笔TDKG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zhì1. 古同“智”,智慧。
- 拼音mìng
- 注音ㄇㄧㄥˋ
- 笔划8
- 繁体命
- 五笔WGKB
- 五行水
(1)(名)生命;性命。
(2)(名)命运
(3)(名):算~。
(4)(名)(动)命令
(5)(名);指派:~驾。
(6)(名)(名)命令
(7)(名);指示:奉~|待~。
(8)(名)(动)给与(名称等):~名|~题。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知命之年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