輶轩之使
  • 【拼音】:  

    yóu xuān zhī shǐ

  • 【注音】:  

    一ㄡˊ ㄒㄨㄢ ㄓ ㄕˇ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YXZS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輶轩:轻便的车。乘轻便车的使者。指帝王的使臣

  • 出处:

    清·朱彝薄《张君诗序》:“昔之采风者,不遗邶庸、曹、桧,而吴、楚大邦,不见录于輶轩之使。”

  • 语法:

    輶轩之使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章炳麟《上李鸿章书》:“麟则以为非中国輶轩之使,而自以才辩求亲于日本者,虽随何、食其之口无益。”

  • 字义分解

    • 拼音yóu
    • 注音ㄧㄡ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LUSG

    1.古代一种轻便的车:“驰深鼓利檝,趋险惊蜚~。”

    2.轻:“德~如毛,民鲜克举之。”

    • 拼音xuān
    • 注音ㄒㄩㄢ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LFH
    • 五行

    (1)(形)〈书〉高:~昂|~敞|~朗。

    (2)姓。

    (3)(名)有窗的廊子或小房子(多用做书斋名或饭店等的字号)。

    (4)(名)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

    (5)(名)〈书〉窗户;门。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shǐ
    • 注音ㄕˇ
    • 笔划8
    • 繁体使
    • 五笔WGKQ
    • 五行

    [ shǐ ]

    1.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2.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3. 让,令,叫:迫使。

    4. 假若:假使。即使。

    5.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