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骨之恨
  • 【拼音】:  

    qiè gǔ zhī hèn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QGZH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形容怨恨极深。

  • 出处:

    高阳《清官册·节母之子》:“但在那些身受明朝重录,而又靦颜事清,好官自为的大老来说,却有刺心之痛,切骨之恨。 ”

  • 反义词:

    知遇之恩

    • 1、都中百姓,对董卓有切骨之恨,听说董卓已经伏诛,纷纷上街庆贺。 
    • 2、吴之喘着粗气,脑海中不断浮现各种场景,不断重复那想像出来的小姚的最后时刻,锥心之疼,切骨之恨
    • 3、金云英听了,直有剥肤之痛,切骨之恨,痛则孩儿生出便几乎成了废人,恨则大周国的皇帝卑鄙歹毒,将一家亲人残害成如此这般。
    • 4、他们对帝国人的感情,就算不是切骨之恨,至少也是厌恶、反感吧!我以我国和日本为例,做个比较吧!日本和我国没有打几百年,而是八年。
    • 5、天下和你们几个的交情相比,哪个重要?再加上切骨之恨呢?

    字义分解

    • 拼音qiē,qiè
    • 注音ㄑㄧㄝ,ㄑㄧㄝ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AVN

    • 拼音gǔ,gū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MEF
    • 五行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hèn
    • 注音ㄏㄣ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NVEY
    • 五行

    (1)(动)仇视;怨恨:~入骨髓|~之入骨。

    (2)(动)悔恨;不称心:~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