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而不察
xí ér bù chá
ㄒ一ˊ ㄦˊ ㄅㄨˋ ㄔㄚˊ
生僻成语
習而不詧
XEBC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出处:
战国·宋·孟轲《孟子》:“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语法:
习而不察作定语;指常见的事。
示例:
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第二章:“盖其事既为世所通行,又为人之习而不察者。”
英语:
to call it in question
近义词:
- 1、作家借一个士兵的小故事,嘲讽了习而不察的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习气,由此漫画式地刻画了诸多军人的精神群像。
- 2、没有开放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就容易对问题视而不见、习而不察。
- 3、普通人读书,虽然借用古人的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名其妙的。
- 4、中,我们发现导致许多期刊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对于缓慢而来的威胁习而不察。
- 5、在主流价值的观点下,我们看待教育、就业时,不自觉的形成双重标准,这是逻辑错乱所导致的伪善,我们习而不察,却处处受制于它。
- 6、我们是不是已经开始对一些丑恶现象习而不察、无知无觉了?文章称上周,现实中的几则“笑话”颇为引人关注。
字义分解
- 拼音xí
- 注音ㄒㄧˊ
- 笔划3
- 繁体習
- 五笔NUD
- 五行水
(1)(动)学习;练习;温习:~武|~练。
(2)(动)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焉不察。
(3)(名)习惯:恶~|陈规陋~|积~。
(4)姓。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与习而不察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