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殃民
  • 【拼音】:  

    wù guó yāng mín

  • 【注音】:  

    ㄨˋ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誤國殃民

  • 【简拼】:  

    WGYM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 出处:

    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 语法:

    误国殃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示例:

    郭沫若《孔雀胆》第二章:“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

  • 英语:

    injure the country and bring calamity to the people

  • 近义词:

    误国害民祸国殃民

    • 1、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 2、那么,臣妾就和大王一起,欣赏这千年复见的为美人,再举烽火的误国殃民之举吧!
    • 3、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咱们的牧守大人打败误国殃民的妖女啊…
    • 4、郭暖气得牙痒痒,浑身也颤抖了,一时也顾不得以大欺小了,眼前这两小子,尤其是紫衣孩子实在是太可恶了,要是长大了,恐怕大唐有多了一个误国殃民的大混蛋。
    • 5、大凡奸臣和昏君都是同时并存的,不管当朝还是后世,大都是说奸臣误国殃民,实不知昏君才是误国之根本。
    • 6、大灾之年,如果没有铁的纪律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作的有效开展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不能做误国殃民的罪人!办公室里一片寂静,仿佛掉一根针都能听见。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KGD
    • 五行

    (1)(名)错误。

    (2)(动)耽误:~期|~事。

    (3)(动)使受损害:~杀|~伤。

    (4)(动)不是故意(得罪人或损害人):~会|~用。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GYI
    • 五行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 拼音yāng
    • 注音ㄧㄤ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GQMD
    • 五行

    (1)(名)祸害:遭~|灾~。

    (2)(动)使受祸害:祸国~民。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AV
    • 五行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