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攘斥:排斥;驱除。
  • 2、攘除: 攘除rǎngchú (1) 除掉;清除 例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英 get rid of
  • 3、攘代:犹取代。
  • 4、攘盗:盗窃﹐抢夺。
  • 5、攘狄:抗击异族入侵。
  • 6、攘夺: 攘夺rǎngduó (1)掠夺;夺取 例 又攘夺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梼杌闲评——明珠缘》 英 seize (2) 强占,霸占,不择手段地获得或据为己有 例 巧攘夺,弟妇作夫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 grab
  • 7、攘伐:侵夺交战。
  • 8、攘肱:犹攘臂。
  • 9、攘诟:容忍耻辱。 争吵诟骂。
  • 10、攘患:排除祸患。
  • 11、攘翦:剪除。
  • 12、攘襟:揭起衣襟。奋起貌。
  • 13、攘卷:亦作"攘拳"。捋袖举拳。
  • 14、攘攫: 1.掠夺。
  • 15、攘畧:侵夺。
  • 16、攘美:掠美。
  • 17、攘袂: 攘袂rǎngmèi (1) 捋起袖子 例 第为上者不能察 ,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 push up one's sleeves
  • 18、攘挠: 1.扰乱。
  • 19、攘剽:犹攘夺。
  • 20、攘掊:掠夺搜括。
  • 21、攘弃:犹抛弃。
  • 22、攘窃:盗窃;抢夺。
  • 23、攘袪:攘袂。
  • 24、攘拳:亦作"攘拳"。捋袖举拳。
  • 25、攘却:亦作“攘却”。驱逐,抵御。 亦作“攘却”。退让。见“攘却”。
  • 26、攘鸡:《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后以“攘鸡”为未能及时改正错误的典故。《文献通考·兵五》:“知保甲之当罢,而第释五等之田不及二十亩者,是犹紾兄臂而諭以徐,日攘鸡而易以月。”
  • 27、攘臂: 攘臂rǎngbì (1) 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例 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史记·苏秦列传》 例 攘臂高呼 英 push up one’s sleeves and bare one’s arms
  • 28、攘贪:排除贪欲。
  • 29、攘攘: 攘攘rǎngrǎng (1) 形容纷乱拥挤的样子 英 disorderly
  • 30、攘头:清代矿场技术指导和安排劳力等事务的头目。
  • 31、攘乱:扰乱。
  • 32、攘羊:《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邢昺疏:"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后以"攘羊"谓扬亲之过。
  • 33、攘袖:卷起衣袖。
  • 34、攘灾:禳除灾祸。攘﹐通"禳"。
  • 35、攘讨:驱逐讨伐。
  • 36、攘杀:掠夺毁坏。
  • 37、攘争:犹争夺。
  • 38、攘择:谓禳除不祥﹐择取吉事。攘﹐通"禳"。
  • 39、攘善: 1.犹掠美。
  • 40、攘手:犹攘臂。
  • 41、攘扰:纷扰;扰乱。
  • 42、攘外:排除外患。
  • 43、攘揄:斥责揶揄。
  • 44、攘服:犹征服。
  • 45、攘袵:揭起衣襟。奋起貌。
  • 46、攘抑:排除抑止。
  • 47、攘步:犹言挺身而出。
  • 48、攘辟:让避。
  • 49、攘敚:掠夺。
  • 50、攘羭:《左传.僖公四年》:"攘公之羭。"杜预注:"攘﹐除也。羭﹐美也。"本谓有损美名。后多以"攘羭"为掠美之意。
  • 51、攘狱:拒捕。
  • 52、攘夷:抗拒异族入侵。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荐绅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诵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赞攘夷復土之伟画。”陈去病《哭梦逋老友》诗:“同甫 当年负盛名,挥毫惊起攘夷声。”
  • 53、攘剔: 1.谓剪除繁冗部分。语本《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朱熹集传:"攘剔,谓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长也。" 2.指铲除。
  • 54、攘磔:谓宰牲祈禳。攘﹐通"禳"。
  • 55、攘地:开拓疆土。
  • 56、攘背:背离。
  • 57、攘取: 1.窃取;夺取。
  • 58、攘鸡者: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59、攘臂嗔目: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60、攘权夺利:犹言争权夺利。
  • 61、攘袂扼腕:形容激动和气愤的意思。
  • 62、攘攘垓垓: 纷乱貌。
  • 63、攘臂一呼:攘: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 64、攘肌及骨:比喻侵及腹地。
  • 65、攘为己有: 攘为己有rǎngwéijǐyǒu (1)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英 impropriate;have all to oneself
  • 66、攘攘劳劳: 忙乱辛劳。
  • 67、攘袂引领: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 68、攘人之美:攘:窃取、夺取。夺取别人的好处。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
  • 69、攘袂切齿: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
  • 70、攘攘营营:纷扰貌。
  • 71、攘来熙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 72、攘外安内:原就药的疗效而言。排除外来侵略,安定国家内部。
  • 73、攘攘扰扰: 纷乱貌。
  • 74、攘攘熙熙: 喧嚷纷杂貌。
  • 75、攘除奸凶:铲除奸臣汉贼。
  • 76、攘臂而起:形容兴奋 激动地站起来
  • 77、攘夷志士:抗拒异族入侵。
  • 78、攘往熙来: 攘往熙来rǎngwǎng-xīlái (1) 熙来攘往 英 with people bustling about

攘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急攘攘: 1.形容急忙慌乱。
  • 2、闹攘攘: 见“闹嚷嚷 ”。
  • 3、安内攘外:攘:抵御,排除。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4、伐善攘羭: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 5、奋袂攘襟: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 6、纷纷攘攘:纷纷攘攘形容人群纷纭杂乱。
  • 7、证父攘羊:谓儿子告发父亲偷羊。
  • 8、忍尤攘诟:暂时忍受耻辱,为的是等待洗雪。
  • 9、劳劳攘攘: 亦作“劳劳嚷嚷”。亦作“劳劳穰穰”。 纷扰;劳碌。 烦躁不安。亦作:劳劳嚷嚷劳劳穰穰
  • 10、揎拳攘臂: 《海上花列传》 【解释】:揎拳:卷袖出拳;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形容振奋或发怒的样子。【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四回:“一个尚是冷笑面孔;一个竟揎拳攘臂,雄赳赳的据坐榻床,掿起烟枪,把烟盘乱搠。”
  • 11、抢抢攘攘:慌张忙乱貌。
  • 12、熙熙攘攘: 熙熙攘攘xīxī-rǎngrǎng (1) 指路上行人多,喧闹杂乱 例 熙熙攘攘的人群 英 boisterous;bustling;bustle with activity
  • 13、揎腕攘臂: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 14、争权攘利: 见“争权夺利 ”。
  • 15、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篇: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诺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 16、熙来攘往: 熙来攘往xīlái-rǎngwǎng (1) 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的 例 人群熙来攘往的百货商店 英 abustle (2) 形容来往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例 人群熙来攘往的王府井 英 swarm
  • 17、月攘一鸡: 在讥讽那些明知故犯错误的人。
  • 18、日攘一鸡: 不彻底的改掉一个东西就会永远改不掉。
  • 19、意攘心劳: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

攘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安攘:谓排除祸患,使天下安定。
  • 2、荡攘:清除。
  • 3、盗攘:窃夺;窃取。
  • 4、夺攘:抢夺。
  • 5、蜂攘: 1.旧时比喻叛乱。
  • 6、僭攘:犹篡夺。
  • 7、搅攘:扰乱。
  • 8、进攘: 1.亦作"进攘"。进取与谦让。 2.谓向上表示谦让。
  • 9、攫攘:争夺。
  • 10、克攘: 1.亦作"克攘"。 2.能谦让。
  • 11、寇攘: 1.劫掠;侵扰。 2.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夺所造成的祸乱。
  • 12、匡攘: 1.忧惧不安貌。 2.谓拯救国家,驱逐敌人。
  • 13、狂攘: 1.纷乱貌。 2.猖狂作乱。
  • 14、恇攘: 1.恐惧慌乱。
  • 15、劳攘: 纷扰,纷乱。 形容心情烦躁不安。 劳碌。
  • 16、捞攘:犹扰攘。
  • 17、闹攘: 闹攘nào rǎng (1) 大声吵嚷喊叫 例 别瞎闹攘 英 hubbub
  • 18、欧攘:打击。欧﹐通"殴"。
  • 19、殴攘: 1.殴击攘除。
  • 20、披攘: 犹披靡。
  • 21、剽攘: 1.掠夺。 2.抄袭窃取。
  • 22、枪攘:纷乱貌。
  • 23、窃攘: 1.谓窃据帝王之位。 2.侵犯。 3.剽窃。
  • 24、侵攘:侵扰。
  • 25、驱攘: 参见:敺攘 ,驱攘
  • 26、伧攘:紊乱貌。
  • 27、抢攘:纷乱貌。
  • 28、敚攘: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敚攘。” 元 王逢 《天门行》:“去年官饟私敚攘,今年私鹺官价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内地敚攘越货鬭狠之事,无一不出於花门。”
  • 29、方攘:离散纷乱。
  • 30、俇攘:纷乱不安貌。
  • 31、扰攘: 扰攘rǎorǎng (1) 吵闹混乱的暴动、纷乱 例 干戈扰攘 英 tumult
  • 32、骚攘:骚动纷乱。
  • 33、枉攘:纷乱貌。枉,通"狂"。
  • 34、威攘: 以威力攘除。
  • 35、熙攘: 熙攘xīrǎng (1) 因人多而喧闹拥挤 例 熙攘的街道 英 boisterous
  • 36、修攘:内修政教,抵御外敌。
  • 37、逊攘:亦作'逊攘'。 犹谦让。
  • 38、月攘: 1.比喻容忍错误﹐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39、菑攘:开拓;平定。
  • 40、磔攘: 1.亦作"磔攘"。 2.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
  • 41、尊攘:尊王攘夷。
  • 42、外攘: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排除外患,安定内部。
  • 43、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 44、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45、七捞八攘: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 46、貊乡鼠攘: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 47、内修外攘: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 48、心劳意攘:犹心慌意乱。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攘组词,攘的组词,攘字怎么组词,攘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攘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攘字在开头的组词有78个,攘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9个,攘字在结尾的组词有48个。
  • 拼音rǎng
  • 注音ㄖㄤˇ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RYKE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2) 同本义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左右攘辟。——《礼记·曲礼上》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随流而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盛揖攘之容。——《汉书·礼乐志》合于尧之克攘。——《汉书·艺文志》(3) 排斥,努力消去攘,除也。——《广韵》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反离谤而见攘。——《楚辞·七谏·沈江》攘白翟之地。——《国语·齐语》攘弃仁义。——《庄子·胠箧》(4) 又如:攘斥(排斥;驱除);攘抑(排除抑止);攘患(排除祸患);攘贪(排除贪欲);攘讨(驱除讨伐);攘却(驱除);攘夷(攘狄。抗拒异族入侵);攘狱(拒捕)(5) 止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南朝梁· 沈约《郊居赋》(6) 侵略诸侯暴乱,擅相攘伐。——《庄子·渔父》南夷相攘。——《汉书·严助传》。注:“谓相侵夺也。”(7) 又如:攘伐(侵夺交战);攘肌及骨(比喻侵及腹地);攘争(争夺);攘服(征服);攘杀(掠夺毁坏);攘掊(掠夺搜括);攘略(侵夺);攘剽(掠夺)(8) 偷,盗窃请损之,丹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下》(9) 又如:攘盗(攘窃,盗窃,抢夺);攘鸡(偷鸡);攘取(窃取;夺取)(10) 破坏安宁;骚动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庄子·外物》(11) 又如:攘扰(扰乱);攘攘熙熙(喧嚷纷杂貌);攘攘劳劳(忙乱辛劳);攘乱(扰乱)(12) 捋起冯妇攘臂下车。——《孟子·尽心下》攘袖见素手。——魏· 曹植《美女篇》(13) 又如:攘襟(攘衽。揭起衣襟);攘袖(卷起衣袖);攘袪(攘袂。捋上衣袖);攘肱(攘臂);攘卷(捋袖举拳);攘手(攘臂)(14) 夺自幼时每争攘饮食。——《金史》(15) 容忍忍尤而攘垢。——《楚辞·离骚》(16) 又如:攘诟(容忍耻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