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耆臣: 1.老臣。
- 2、耆齿: 1.高年者之通称。
- 3、耆耋:1.老年。《礼记·射义》:“幼壮孝母,耆耋好礼。”郑玄 注:“耆、耋皆老也。”《后汉书·黄琼传》:“伏见处士 巴郡 黄错、汉阳 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周书·武帝纪上》:“军民之间,年多耆耋;眷言衰暮,宜有优崇。”2.指老人。《旧唐书·陆贽传》:“绥辑黎蒸,优问耆耋。”宋 陆游《谢致仕表》:“继粟继肉,以养贤才;祝鯁祝噎,以礼耆耋。”
- 4、耆耇:称年高德劭之老人。
- 5、耆耉:称年高德劭之老人。
- 6、耆旧:年高而有才德的人。
- 7、耆崛:耆阇崛山的简称。
- 8、耆俊:年老而才能优异者。
- 9、耆羸:老弱。
- 10、耆龄:高寿的意思。
- 11、耆耄:泛称高年之人。汉 桓宽《盐铁论·未通》:“乡饮酒之礼,耆老异饌,所以优耆耄而明养老也。”
- 12、耆昧:致昧﹐使之至于昏乱。
- 13、耆庞: 1.高年有德者。
- 14、耆婆:梵语Jivaka的音译。印度古代名医。精药理﹐后被尊为神。
- 15、耆儒: 耆儒qírú (1) 年高博学的读书人 英 aged scholar
- 16、耆绅:年老的绅士。
- 17、耆寿: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寿之人。高寿。
- 18、耆硕:高年硕德者。
- 19、耆叟: 1.老叟。
- 20、耆夙: 1.见"耆宿"。
- 21、耆童:即老童。古代神话中的神名。详"老童"。
- 22、耆贤:年高贤德之人。
- 23、耆献: 1.犹耆宿。
- 24、耆秀:犹耆俊。
- 25、耆训:耆宿的教诲。
- 26、耆彦:年高望重的人。
- 27、耆颐:高年上寿。
- 28、耆英:1.高年硕德者之称。 2.人名。
- 29、耆欲:亦作'耆欲'。嗜欲。
- 30、耆哲:老成贤达之人。
- 31、耆指: 1.语出《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郑玄注:"指事使人也﹐六十不与服戎﹐不亲学。"后以"耆指"谓年老。
- 32、耆壮: 1.谓年事虽高而犹壮健者。
- 33、耆龟: 老龟。
- 34、耆那: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是创教者筏驮摩那的称号,意为“胜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公元前6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主要经典为《十二支》。否定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说及其权威,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无所得,实行苦行主义。主要派别有白衣派和空衣派(天衣派)。教徒有出家和在家之分。19世纪以来流传到亚、非、欧等国家。
- 35、耆艾: 尊长;师长。亦泛指老年人。
- 36、耆阇:1.耆闍崛山 的简称。2.是译曰鹫,见智度论三。
- 37、耆宿: 耆宿qísù (1) 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 英 venerated old people
- 38、耆名:犹高名。
- 39、耆率:老将。率﹐通"帅"。
- 40、耆利: 1.贪利。
- 41、耆山: 1.耆阇崛山的简称。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世尊说法之地。
- 42、耆将: 1.老将。
- 43、耆酒: 1.贪酒。
- 44、耆定: 1.达成。 2.平定。
- 45、耆民:年高有德之民。
- 46、耆德: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
- 47、耆年:老年人。 指高年。
- 48、耆长: 1.亦称"耆户长"。 2.古代差役名﹐职司逐捕盗贼。
- 49、耆老: 耆老qílǎo (1)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英 aged person
- 50、耆阇崛: 梵音Gr!dhraku^t!a。
- 51、耆英社:年高望重者的会社。
- 52、耆英会:宋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郑奂图于妙觉佛寺。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沈自晋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后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 53、耆户长: 1.亦称"耆户长"。 2.古代差役名﹐职司逐捕盗贼。
- 54、耆年会: 1.见"耆英会"。
- 55、耆那教: 词语解释⒈ 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是创教者筏驮摩那的称号,意为“胜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公元前6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主要经典为《十二支》。否定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说及其权威,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无所得,实行苦行主义。主要派别有白衣派和空衣派(天衣派)。教徒有出家和在家之分。19世纪以来流传到亚、非、欧等国家。
- 56、耆寿耇老:长寿老人。
- 57、耆老久次:耆老 qílǎo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 58、耆阇崛山:耆阇崛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山名由来于山的形状。本词条对耆阇崛山的地理位置及关于此峰的记载文献进行了考究与分析。
- 59、耆婆耆婆:梵语Jivajivaka的音译﹐又译命命鸟﹑共命鸟。一身两头﹐人面禽形,自鸣其名。见于佛典。
- 60、耆儒硕德:年高德劭的儒者。
- 61、耆儒硕望: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 62、耆儒硕老:年高德劭的儒者。
- 63、耆德硕老:盛德高年的人。
- 64、耆年硕德:年高德重。 指年高望重的人。
- 65、耆艾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 66、耆宿大贤:耆:老。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
耆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桂耆汤: 一剂药方,主治伤寒里虚表实,行发散药邪汗不出,身热烦躁,六脉空数。
- 2、屠耆王:匈奴官名。单于下的最高官职。冒顿单于自领中部,另设左﹑右屠耆王分领东西二部。由单于子弟担任。匈奴尚左,左屠耆王常以太子为之。汉人称左﹑右屠耆王为左﹑右贤王。参见"屠耆"。
- 3、伊耆氏:古帝号。即神农,一说即帝尧。周代官名。
- 4、骋耆奔欲:谓随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
- 5、硕德耆年:年高德重。 指年高望重的人。
- 6、焉耆明屋:古代寺院遗址。位于新疆库尔勒与焉耆之间,地名七格星。"明屋"是维吾尔语"千佛"之意。遗址规模很大,分南北两个大寺,在北大寺西北还有十个石窟。寺院创建于两晋,现存遗址是唐至元代的建筑物。出土的壁画﹑塑像残块和建筑装饰等,都是研究当时佛教美术的重要资料。
- 7、存恤耆老:恤:救济;存恤:慰问救济;耆:古称六十岁为耆;耆老:指年老的人。慰问救济年老的人。
- 8、伊耆石年: 即炎帝,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
- 9、黄耆煮散: 黄耆(锉)2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葛根1两(锉),厚朴(去粗皮,生姜2两取汁涂,慢火炙尽)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半,木香半两,甘草半两,半夏3分(水洗7遍,去滑,生姜1两半取汁浸1宿,炒干),干姜1分等药材制成的药物。
- 10、洛阳耆英会: 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
- 11、焉耆一龟兹语: 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鲁番、焉耆和库车一带的语言。分焉耆与龟兹(库车)两种方言,差别较大。前者曾称“吐火罗语A”,后者曾称“吐火罗语B”。属印欧语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焉耆、库车等地发现了此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对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耆结尾的词语
更多- 1、瘢耆: 1.指马脊疮疤。
- 2、村耆:乡村老者。
- 3、黄耆:药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黄色。根甚长,可入药。
- 4、衿耆: 1.儒生中的耆老。
- 5、俊耆:才德卓异的老人。
- 6、欧耆:形状:布满绒毛,高约60厘米,叶子有缺裂,质地类似皮革,呈暗绿色。气味芳香。
- 7、绅耆: 旧称地方上的绅士和年老有声望的人。
- 8、屠耆: 匈奴语译音。义译为贤。
- 9、胥耆: 1.老吏。
- 10、焉耆:古代焉耆国。
- 11、伊耆: 见“伊耆氏 ”。 亦作“伊祈 ”、“伊祁 ”。复姓。
- 12、薄耆:用兽类脊上的肉切成的薄片。
- 13、宿耆:耆宿。年高望重的人。
- 14、拘耆:梵语。鸟名。产于印度。
- 15、老耆:泛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 16、里耆:乡里的耆老。
- 17、年耆:年老。古代年六十曰耆。
- 18、同耆:相同的嗜好。
- 19、乡耆:乡里中年高德劭的人。
- 20、养耆:奉养老人。
- 21、元耆:犹元老。
- 22、追趋逐耆:指追逐时尚。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耆组词,耆的组词,耆字怎么组词,耆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耆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耆字在开头的组词有66个,耆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1个,耆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2个。
- 拼音qí,shì
- 注音ㄑㄧˊ,ㄕˋ
- 笔划10
- 繁体耆
- 五笔FTXJ
基本释义
qí形容词(1) (形声。《说文》:“从老省,旨声。”形旁本是“老”,为了文字结构匀称,省略了一部分。本义:老)(2) 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耆,老也。——《说文》六十曰耆。——《礼记·曲礼》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耆耋好礼。——《礼记·射仪》俾尔耆而艾。——《诗·鲁颂·閟宫》(3) 又如:耆艾(老人的通称);耆叟(老叟);耆寿耇老(长寿老人);耆耇(老年人。耆为六十岁、耇为九十岁)(4) 强横的耆,强也。——《广雅》不懦不耆。——《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彊也。”(5) 又如:耆帅(强横拔扈,作乱造反的将帅)名词师长,长者 。如:耆硕(年高有德的人);耆民(年高有德之民);耆英(年高硕德者);耆彦(年高望重的人)shì动词通“嗜”(shì)。爱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耆欲不同。——《周礼·秋官·大行人》鸱鸮耆鼠。——《老子·齐物论》 [查看更多]
Q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