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佛饼:佛郎机银饼的省称。即银洋钱。
  • 2、佛钵:相传为佛陀所用的食钵。
  • 3、佛鉢:相传为佛陀所用的食钵。
  • 4、佛草:即麦草,麦杆。
  • 5、佛场: 1.亦作"佛场"。 2.做佛事的场所。
  • 6、佛塲: 1.亦作"佛塲"。 2.做佛事的场所。
  • 7、佛齿:即佛牙。
  • 8、佛祠:犹佛堂。奉祀佛像的处所。
  • 9、佛道:佛法之道。 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 10、佛灯:供于佛前的灯火。
  • 11、佛谛:谓佛法的真谛。
  • 12、佛典:佛教的经典。
  • 13、佛殿:寺院供奉佛像的大殿。
  • 14、佛豆:即蚕豆。
  • 15、佛多:古代官宦人家于清明上坟时,焚烧纸钱制成的旗旛﹑伞盖,此种祭礼谓之"佛多"。
  • 16、佛发: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发。
  • 17、佛幡:佛寺所用的幡盖。
  • 18、佛阁:佛寺的楼阁。
  • 19、佛宫:佛殿,佛堂。
  • 20、佛骨:即佛舍利。
  • 21、佛光:1.佛教徒指佛带来的光明。 2.佛像头上的光辉。3.山区的一种自然景象。
  • 22、佛国: 1.佛所生之地,指天竺,即古印度。 2.指寺院。
  • 23、佛果:佛教认为成佛是持久修行所得之果,故名之为'佛果'。借指亡灵经超度而脱离地狱苦海。
  • 24、佛海:佛教徒认为佛界如海一般广大,故名。
  • 25、佛汗:传说北魏洛阳平等寺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 26、佛号: 佛的名号。如世尊、如来、瞿昙等。 特指信佛者口中所诵阿弥陀佛的名号。
  • 27、佛化: 1.佛的教化。
  • 28、佛画:古代一种绘画艺术。内容为宣扬佛教教理及佛教史上的事迹。
  • 29、佛幌:佛坛上的帷帐。
  • 30、佛慧:佛教语。唯佛具有的至大至圆的智慧,即无上正等正觉。此种智慧能如实觉知一切真理,了知一切事物。
  • 31、佛火:指供佛的油灯香烛之火。
  • 32、佛记:佛的悬记,即佛的预言。
  • 33、佛迹: 1.亦作"佛迹"。 2.相传释迦牟尼将入寂灭之时留在石上的足迹。 3.借指佛法。
  • 34、佛髻:呈盘曲状发髻的美称。相传佛发旋曲为螺形,故称。
  • 35、佛教: 佛教Fójiào (1) 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前6至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创立。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有生皆苦”,以超脱生死为理想境界。广泛流传于亚洲国家。相传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 英 Buddhism
  • 36、佛戒: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十戒﹑五百戒等。
  • 37、佛界: 1.佛教名词。十界之一。诸佛的境界。 2.借指寺院。
  • 38、佛境:佛的境界。
  • 39、佛經: 佛经fójīng (1) 佛教的经典,也叫“释典” 英 Buddhist Scripture
  • 40、佛扃:佛寺的门户。借指佛寺。
  • 41、佛龛: ◎佛龛fókān
  • 42、佛窟: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龙门﹑云岗等。
  • 43、佛郎:"法郎"的旧译。
  • 44、佛老: 佛和老子。也指佛教和道教。
  • 45、佛历:历法的一种。以释迦牟尼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
  • 46、佛力: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
  • 47、佛狸: 见"佛狸"。
  • 48、佛戾:违背;反对。
  • 49、佛理:佛教的教理。
  • 50、佛陇:隋高僧智顗的别名。因其栖居修行之五台山西南有一峰名佛陇,故称。
  • 51、佛庐:指佛寺。
  • 52、佛螺:相传释迦牟尼佛的头发,旋屈为螺文状。故以"佛螺"借指盘旋高耸的峰峦。
  • 53、佛律:佛门的戒律。
  • 54、佛幔:佛龛上的帷幔。
  • 55、佛門: 犹言佛家。
  • 56、佛面:指佛像面部。 佛的面子,佛的情面。
  • 57、佛庙:佛寺。
  • 58、佛母: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 意为'智慧' 为诸佛之母。 释迦牟尼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之姨母大爱道。因摩耶夫人早逝,释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
  • 59、佛男:宋时吐蕃别族青堂羌人首领唃厮啰的自称,意为"天子"。
  • 60、佛泥:古国名。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
  • 61、佛盘:盛放供佛之物的盘子。
  • 62、佛婆:指尼姑庵中的老年女仆。
  • 63、佛气:佛家的气息。
  • 64、佛青:即群青。一种深蓝色的无机颜料。用于染布﹑印刷或做油漆原料。
  • 65、佛曲:古代佛寺讲经前后所吟唱的乐曲,咒,偈﹑吟﹑赞杂用,用以宣传佛经的教义。其后演变为讲唱文学,变文旧亦混称为佛曲。
  • 66、佛人:佛教徒。
  • 67、佛日:对佛的敬称。佛教认为佛之法力广大,普济众生,如日之普照大地,故以日为喻。
  • 68、佛伞:佛家所用仪仗之一。佛寺举行重大典礼时,常用伞盖张于佛像之上,谓之"佛伞"。
  • 69、佛桑:1.即扶桑。植物名。指佛桑树或它的花。2.即扶桑。旧时指日本。
  • 70、佛山: 佛山Fóshān (1) 广东省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上广州西南,人口30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现为丝纺工业中心。香云纱和艺术陶瓷为其名产 英 Foshan
  • 71、佛舍:寺院房舍,佛堂。
  • 72、佛事: 佛事fóshì (1) 和尚或尼姑诵经拜佛之事;亡者之家请僧尼念经超度亡灵 英 Buddhist ceremony(or service)
  • 73、佛手: 佛的手。 见“佛手柑 ”。
  • 74、佛书:佛典。
  • 75、佛树:相传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得正觉,故菩提树称为佛树。
  • 76、佛寺: 佛寺fósì (1) 佛门的寺院 英 temples of Buddism
  • 77、佛塔: 佛塔fótǎ (1) 佛教徒用石、砖、木等材料建造的高耸的多层建筑 英 pagoda
  • 78、佛坛: 1.供奉佛像的高台。
  • 79、佛堂: 1.佛所住的堂殿。 2.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 80、佛天: 1.对佛的敬称。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 2.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
  • 81、佛头: 1.指佛像的头。 2.间隔嵌在成串朝珠里的一种珠形装饰品。佛头比朝珠大,形如桂圆,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后一,多用宝石﹑翡翠之类制成。
  • 82、佛土: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有净土﹑秽土﹑性土﹑报土等。特指净土。 指佛寺。
  • 83、佛图: 佛图fótú (1) 塔的别名 英 pagoda
  • 84、佛退:蚕蜕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蚕》。
  • 85、佛陀: 佛陀Fótuó (1) 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佛陀生于释迦族,故又名释迦牟尼 英 Buddha
  • 86、佛位:成佛证果之位。
  • 87、佛肸: 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
  • 88、佛像: 佛像fóxiàng (1) 释迦牟尼佛的塑像 英 figure of Buddha
  • 89、佛晓:1、天快亮的时候。 2、紧连黎明前的时间。 3.佛晓出自机日本动画机动战士高达SEED DESTINY。
  • 90、佛心:佛教语。谓佛的大慈大悲之心。
  • 91、佛性:1.借指礼佛修行之心性。 2.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
  • 92、佛學: 佛教的学问。
  • 93、佛牙: 佛牙fóyá (1) 指释迦牟尼火化后遗留下来的牙齿,佛教徒视为珍宝 英 tooth relic of Buddha
  • 94、佛眼: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参看'佛眼相看','佛眼佛心'。
  • 95、佛爷: 佛爷fóye (1) 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泛称佛教的诸神 英 Buddha (2) 清代对帝王、帝后的尊称,后专指代慈禧太后 英 emperor (3) 慨叹语,犹如“老天爷” 例 你别这样做,我的老佛爷 英 God;Heavens
  • 96、佛义:佛教的教义。
  • 97、佛仪:佛像。
  • 98、佛印: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宋僧,名了元。字觉老,与苏轼﹑黄庭坚相友善,能诗。哲宗元符元年圆寂。
  • 99、佛影:佛像。
  • 100、佛郁:不安貌。

佛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抱佛脚: 抱佛脚bào fójiǎo (1) 从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原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例 事到临头,你只好去抱佛脚了 英 clasp Buddha's feet-profess devotion only when in trouble
  • 2、大佛阁: 大佛阁Dàfó Gé (1) 佛殿名 例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 英 name of a Buddhist temple
  • 3、仁佛阁:辽代名胜。在今北京西郊香山,现仅存遗址。
  • 4、供佛花: 1.亦称"供佛花"。 2.旧俗在神佛前的供品上所插的假花,用通草或绫﹑纸制成花果和人物等。
  • 5、李佛子:称宋李仲容。
  • 6、潞佛子:明潞简王朱常淓的美称。
  • 7、念佛珠:亦作"念珠"。
  • 8、达佛涅: 达佛涅(Daphne 希腊语:Δάφνη)被称为水泽女神/月桂树神女,是河神珀纽斯之女。后世所说的“桂冠诗人”一词,便起源于关于她的一个故事。
  • 9、应佛僧: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延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
  • 10、卧佛寺: 1.寺院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先后更名昭孝﹑洪庆﹑寿安﹑永安等。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元代铜卧佛﹐俗称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北京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 11、龙佛塔: 曼飞龙佛塔在景洪县大勐龙一个叫作曼飞龙寨子的后面的山顶上,距自治州首府允景洪70公里,距大勐龙3公里,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佛塔群,有人把它叫作“笋塔”这是形容群塔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
  • 12、赤佛堂: 1.唐代地名。
  • 13、千佛土:指西天佛国。
  • 14、熊佛西:熊佛西(1900年—1965年6月15日)戏剧教育家,剧作家。
  • 15、选佛场:唐代天然禅师初习儒,将入长安应举,途逢禅僧,谓选官不如"选佛","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天然改变初衷,出家习禅。后因以"选佛场"指开堂﹑设戒﹑度僧之地。亦泛指佛寺。
  • 16、老佛爷: 老佛爷lǎofóye (1) 佛爷 英 (Budd.) the Buddha (2) 清代对皇太后或太上皇的俗称 英 (Qing Dynasty) the emperor's father or mother
  • 17、西佛爷:对清慈禧太后的谀称。
  • 18、依佛哪: 膏药名。
  • 19、浴佛日: 谓农历四月八日释迦诞生日。参见“浴佛 ”。
  • 20、浴佛节: 即佛诞节。佛教节日。
  • 21、浴佛会: 佛寺在农历十二月八日举行的宗教活动。
  • 22、浴佛水: 浴佛日浴洗佛像的香汤。
  • 23、呵佛祖:犹呵佛骂祖。
  • 24、做佛事:延请和尚礼佛诵经。
  • 25、千佛山: 山名。一称历山。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郊。相传舜耕田于此,故又名舜耕山。山中岩壁凿有北魏及隋·开皇年间佛像千数。有龙泉洞、观音堂等名胜古迹。
  • 26、千佛洞: 即敦煌石室。在甘肃省·敦煌县东南。旧称莫高窟。
  • 27、竺佛念: 凉州人,弱年出家,志业清坚,外和内朗,有通敏之鉴,讽习众经,粗涉外典。
  • 28、金佛山: 词语解释⒈  在重庆市与南川市南。海拔2251米。多石灰岩地形,山峻水秀,森林茂密。特产银杉。有金佛寺、古佛洞、老龙洞、龙崖城、金山、母子峰、石人峰、双溪桥、望天石、八仙聚会、仙女散花等名胜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29、三佛土: 三佛土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
  • 30、打佛七: “如来所以兴出世,惟说弥陀本愿海”。
  • 31、竹佛子:虫名。竹虱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竹虱》。
  • 32、周佛海:周佛海(1897年5月29日-1948年2月28日),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人,中共一大代表,后成为卖国巨奸。
  • 33、众佛堂: 众佛堂位于九龙油麻地文昌街,众佛堂就是集佛家和道家各种神佛於一起的庙堂。
  • 34、我佛慈悲:慈悲为本 cíbēi-wéiběn 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之本分。
  • 35、二佛并生:二佛并生晚清时期,靖远刘家寺张氏三房支系张綍,因在县城经商,生财有道,富甲一方。
  • 36、砗磲佛珠: 车渠,也叫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
  • 37、成佛作祖: 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
  • 38、诃佛诋巫: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 39、定光佛杖:即佛面竹。
  • 40、著粪佛头: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 41、皈依佛法:皈依: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亦称“三皈依”;佛法:佛教教义。指信佛,比喻对人很顺从
  • 42、皈依佛门:成为佛教信徒的一个手续。
  • 43、哈佛大学: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
  • 44、诃佛骂祖:佛教禅宗语。斥骂佛祖。喻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
  • 45、诃佛駡祖:佛教禅宗语。斥骂佛祖。喻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 元许谦 《与赵伯器书》:“又不知吾子屏絶传注,独抱遗经,其果他有得乎未也?不然,则梯接凌虚,而遽为此訶佛駡祖耳。” 明如惺 《台州钓鱼台沙门释自回传二》:“所以追日者,非駑駘之足;訶佛駡祖者,岂鄙陋之夫。” 清钱谦益 《题佛海上人卷》:“以乞儿市駔之为,而袭訶佛駡祖之跡。”参见“呵佛駡祖 ”。
  • 46、拣佛烧香: 拣佛烧香jiǎnfó-shāoxiāng (1) 挑拣符合自己心愿的佛事奉烧香,比喻待人接物不一视同仁,厚张薄李 英 curry favor from the right person
  • 47、呵佛骂祖:原为佛教禅宗用语。后表示无所顾忌,敢作敢为。
  • 48、呵佛駡祖:原为佛教禅宗用语。谓如能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超越前人。后表示无所顾忌,敢作敢为。
  • 49、泥多佛大:泥多佛像就塑得大。比喻根基深厚或附益者众多则成就便大。
  • 50、请佛住世:“请佛住世”为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愿之一1。
  • 51、狮子佛像: 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出处《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抽讲说,乃如雷震。
  • 52、旃檀佛像:亦作"旃檀瑞像"。
  • 53、隋唐佛学: 隋唐佛学思潮是我国汉传佛教史上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的兴起,不仅展示了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强烈生命力,而且从特定角度推进了中国本土学术·可以说,没有老庄学说,就没有后来的隋唐佛学·探研隋唐佛学思潮兴起的缘由、盛况以及当时的"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等主要宗派在理论上的独特创获,对于洞察中国学术发展的逻辑进程至关重要·。
  • 54、雀离佛图:古代巨塔名。相传为公元 - 年间由大月氏国王迦尼色伽Kaniska 所建。为佛教四大塔之一。
  • 55、绣佛长斋:绣佛:刺绣的佛像;长斋:终年吃素。形容修行信佛
  • 56、纶音佛语: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 57、神佛不佑:连神仙和佛祖都不保佑。
  • 58、千佛名经: 本为佛经名。后借指登科名榜。以登科喻成佛。
  • 59、蛇心佛口:蛇蝎心﹐菩萨嘴。形容内心恶毒﹐口头仁慈﹐心口不一。
  • 60、一佛出世: 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 引申为难得之意。 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61、见佛不拜:看见佛像,却不上前叩拜。比喻自有主张。
  • 62、开佛光明:指雕塑或绘画佛像,最后点眼睛。
  • 63、生佛万家: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64、狗子佛性:是佛学术语,又称为赵州狗子,赵州无字。
  • 65、念佛十心:佛教术语,具称念佛十种心。指念阿弥陀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十种心
  • 66、成佛在后:谢灵运讥刺孟顗事佛的话。
  • 67、根本佛教:由日本佛教研究学者所提出的佛教史分期法,主要指释迦牟尼在世时期,以及这段时间的佛教。
  • 68、不了佛智:指对佛智的不可思议存疑
  • 69、大乘佛法:既大乘与佛法。
  • 70、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
  • 71、如面佛天: 佛教术语,诸恶众善,皆须在心理上论。
  • 72、鬼手佛心:灵活的手,菩萨心肠,日本训练外科医生的标准。
  • 73、急来报佛脚: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 74、急来抱佛脚:民间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去做,遇有急难才去恳求能够完成。现指平时不做准备,事情发生后才开始忙乱的去做。
  • 75、急则抱佛脚:亦作"急来抱佛脚"。
  • 76、临时抱佛脚:指平时不行善,有急难时才向佛求救。比喻平时不做准备,事到临头时才急忙应付。
  • 77、临死抱佛脚: 唐·孟郊《读经》 原意为临死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死抱佛脚”。后人多读作“临时抱佛脚”。
  • 78、急时抱佛脚:  犹急来抱佛脚。
  • 79、送佛送到西:比喻做好事做到底。用于劝诫人
  • 80、送佛到西天: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81、阿佛洛狄忒: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为维纳斯。她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被认为是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的妻子,有关她的恋爱传说很多。在古希腊、罗马艺术作品中被塑造成绝色美女,最著名的雕像是在米洛斯岛出土的“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 82、多佛尔海峡: 英国同法国之间的海峡。法语称“加来海峡”。北连北海,西南通大西洋。长30~40千米,最窄处仅33千米。地处国际航运要冲,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海底有著名的欧洲海底隧道。
  • 83、格列佛游记:长篇小说。英国斯威夫特作于 年。分四部分:《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拉普他等地纪事》、《智马国》。小说通过英国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四个幻想国的经历,抨击英国的腐败政治和侵略战争。
  • 84、僧来看佛面:僧:和尚。和尚来了要看在佛的面子招待他。比喻看有关人士的面子对待来者
  • 85、泥佛劝土佛:比喻同类相劝。含有彼此一样,谁也不必劝说谁之意。
  • 86、无佛处称尊: 1.比喻没有突出者则普通的(人或物)亦可称尊。
  • 87、送佛送到西天:喻帮助他人彻底周全。
  • 88、克孜尔千佛洞: 又称赫色尒石窟。在新疆·拜城·克孜尒镇东南七公里处。凿建于木扎特河河谷北岸的悬崖上,共二百三十六窟,时代为三国至唐。窟中塑像已大部被毁,只有七十四窟尚保存部分精美壁画。题材丰富多彩,以本生故事为主。人物有立体感,形象逼真,生动感人。线条刚劲有力,尤注重烘染,以凹凸画法驰名中外。
  • 89、不看佛面看金面: 同“不看僧面看佛面”。
  • 90、不看金面看佛面: 不看金面看佛面bù kàn jīn miàn kàn fú miàn (1) 指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给予帮助或宽恕 例 务望娘舅不看金面看佛面,只算看我母亲的面吧。——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 not for the sake of the monk but for that of the Buddha
  • 91、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bù kàn sēngmiàn kàn fómiàn (1) 指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给予帮助或宽恕 例 务望娘舅不看僧面看佛面,只算看我母亲的面吧。——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 not for the sake of the monk but for that of the Buddha
  • 92、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 93、库木吐喇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南约30公里处,库木吐喇系维吾尔语译音,意为“沙漠中的烽火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4、不念僧面也念佛面: 词语解释不念僧面也念佛面[ bù niàn sēng miàn yě niàn fó miàn ]⒈  不看僧面看佛面。引证解释⒈  不看僧面看佛面。引草明 《乘风破浪》十七:“你不念僧面也念佛面啊,人家老大娘都把你想坏啦。”
  • 95、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词语解释⒈  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开凿于北朝至元代。有洞窟六十四个,窟内均绘有壁画,内容多为佛教故事。画有蒙古人、回鹘人的形象及音乐、舞蹈场面,以及书有汉文、回鹘文、梵文、吐火罗文的榜书、题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6、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打扮也是很要紧的。
  • 97、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词语解释⒈  雕塑。1820年发现于米洛斯岛的山洞中。约公元前2世纪希腊阿历山德罗斯作。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左腿自然弯曲,整个下肢被衣裙所遮。袒露的上半身饱满而起伏。尽管双臂残缺,但呈现出优美曲线的躯体仍表现出惊人的完美。
  • 98、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词语解释⒈  铁铸的的神佛也会伤心,雕刻的石人也会落泪。形容极其悲伤。
  • 99、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词语解释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 ]⒈  同“一佛出世,二佛生天”。国语辞典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yī fó chū shì èr fó niè pán ]⒈  俗以出世为生,涅槃为死。全句意指死去活来。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引《水浒传·第三九回》:「一连打上五十下,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 100、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词语解释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 ]⒈  同“一佛出世,二佛生天”。引证解释⒈  同“一佛出世,二佛生天”。引《水浒传》第三九回:“把 宋江 捆翻,一连打得 宋江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喝叫皂隶拖番,将 法轮 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孽海花》第三十回:“张夫人 陡受了这意外的顶撞,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解释: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佛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谤佛:如果有人说佛陀转了法轮或宣说了佛法,这个人就严重诽谤了佛陀。
  • 2、报佛: 见“报身 ”。
  • 3、成佛: 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 4、赕佛:傣族向庙宇奉献财物以求消灾赐福的一种祈神仪式。
  • 5、顶佛:佛教语。谓顶礼拜佛。
  • 6、仿佛: 仿佛fǎngfú (1)好像;似乎 例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例 仿佛陈涉之称项燕。——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例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英 as if;be alike;be similar;be more or less same
  • 7、供佛:以花果时馐等列置佛前以祭祀。
  • 8、古佛: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佛教语。指过去的佛。
  • 9、灌佛: 1.佛教的一种仪式。又称浴佛。用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举行这种仪式。
  • 10、后佛: 后来出世之佛。谓弥陀佛。
  • 11、活佛: 活佛huó fó 1.  藏传佛教中的上层僧侣,采用转世继位制度。 英 Living Buddha; 2.  积德行善的僧人。
  • 12、礼佛: 顶礼于佛;拜佛。
  • 13、泥佛: 泥塑的佛像。
  • 14、念佛: 念佛niànfó (1) 信佛的人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 例 隔壁的毛奶奶吃斋念佛一辈子 英 chant the name of Buddha;pray to Buddha
  • 15、佞佛:讥人盲目奉佛以求福。
  • 16、七佛: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 17、乞佛:复姓。北魏有乞佛成龙。见《魏书》。
  • 18、遶佛:环绕着佛或佛像兜圈子。佛教以此表示对佛的敬信之情。
  • 19、设佛:谓做佛事。
  • 20、诗佛:指唐代诗人王维。指清代诗人袁枚。 指清代诗人吴嵩梁。
  • 21、睡佛:即卧佛。
  • 22、送佛: 1.僧人做佛事超度亡灵时,要发牒请佛,献斋上供,事毕,化纸把佛送走,谓之"送佛"。
  • 23、叹佛:谓佛教僧徒以偈文赞唱佛德。
  • 24、悟佛:了悟佛理。
  • 25、仙佛:指道教与佛教。
  • 26、绣佛: 1.用彩色丝线绣成的佛像。
  • 27、依佛:皈依佛门。
  • 28、浴佛: 浴佛yùfó (1)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这一天佛教徒用各种名香浸水洗佛像 英 a ceremony of washing figures of Buddha
  • 29、赞佛: 1.讽诵佛经﹔赞颂佛法。
  • 30、妆佛:妆佛就是用漆线工艺来装饰佛像的意思。
  • 31、拜佛: 拜佛bàifó (1) 向佛像礼拜 例 拜佛求经 英 worship Budda
  • 32、呗佛:诵经礼佛。
  • 33、辟佛:斥佛教,驳佛理。
  • 34、道佛:道教与佛教的合称。
  • 35、得佛:成佛。
  • 36、番佛:旧时对外国银元的俗称。主要指有人头像的西班牙"本洋"。
  • 37、彷佛: 彷彿fǎngfú (1)同“仿佛” 英 as if
  • 38、和佛:拜佛。和,和南。佛门称稽首﹑敬礼为和南。
  • 39、老佛: 1.指道教与佛教。 2.特指清慈禧太后。
  • 40、木佛:木雕的佛像。
  • 41、神佛:神和佛。 指喇嘛教中的活佛。
  • 42、生佛: 1.活佛。 2.用以喻有恩德的官吏。
  • 43、心佛: 1.佛教语。心中之佛。 2.佛教语。心与佛。
  • 44、学佛: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 45、玉佛:玉制的佛像。
  • 46、賧佛: 词语解释賧佛[ dǎn fó ]⒈  傣族向庙宇奉献财物以求消灾赐福的一种祈神仪式。
  • 47、转佛: 1.谓诵读佛经。
  • 48、千佛:即敦煌石室。在甘肃省敦煌县东南。旧称莫高窟。
  • 49、观佛:英文名Buddha-dhya
  • 50、报身佛: 佛教语。三身之一。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 51、阿閦佛: “不动”,因菩提心坚定不动如山,故名为“不动”,有无嗔恚的意思。
  • 52、贾岛佛:对唐贾岛的仰慕之称。
  • 53、燃灯佛: 1.梵语的意译。过去世诸佛之一。佛经说他生时周身光明如灯,故名。
  • 54、过去佛:指已往的佛。
  • 55、护身佛: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
  • 56、空王佛: 1.佛教语。过去世千佛之一。
  • 57、弥勒佛:佛教大乘菩萨。
  • 58、隐念佛: 日本佛教用语。
  • 59、饶王佛: 佛名,指具云世饶王佛。
  • 60、尸弃佛: "顶髻,最上"。
  • 61、大雄佛:称释迦牟尼。
  • 62、盐水佛:以达赖或高僧棺内渗出的盐水和黄土做成的小佛像。
  • 63、见在佛:现在佛。三世佛之一。亦用作调侃语。
  • 64、辟支佛:佛教修行者所证得的一种果位。
  • 65、如来佛: 如来佛Rúláifó (1) 佛祖释伽牟尼。如来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启示真理的人 例 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红楼梦》 英 Buddha
  • 66、三世佛: 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
  • 67、无量佛: 见“无量寿佛 ”。
  • 68、十方佛:  佛教谓一切方位中的佛,整个宇宙中的佛。
  • 69、欢喜佛:佛教无上瑜伽密的双身佛。佛像呈男女裸身相抱之形。
  • 70、一日佛: 一日清净至暮,则为一日间之佛也。
  • 71、不动佛: 又称不动如来,即无动如来、阿閦如来。
  • 72、五圣佛: 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
  • 73、香积佛: 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又称香台佛。
  • 74、青灯古佛: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 75、即心即佛: 1.亦作"即心是佛"。 2.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 76、即心是佛: 1.亦作"即心是佛"。 2.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 77、借花献佛: 借花献佛jièhuā-xiànfó (1) 比喻借用他的物品待客或送人 英 present Buddha with borrowed flowers——borrow sth. to make a gift of it
  • 78、蜫虫作佛:依圆顿一乘之意,则谓昆虫亦尚作佛云。
  • 79、长斋礼佛: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80、立地成佛: 佛教禅宗谓人人皆有佛性,积恶之人转念为善,即可成佛。
  • 81、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ē mítuófó (1) 佛教徒所指西方极乐世界里最大的佛,为梵语 Amitabha 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明佛。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认为凡愿往生极乐净土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终时佛即出现,引导其进入极乐国土 英 梵Amitabha (2) 信佛的人口头念诵的用语。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 英 may Buddha preserve us;merciful Buddha (3) 感叹用语,含有“还好”、“万幸”、“谢天谢地”一类的意思 英 thank God! (4) 慈善的,善良的 例 这么个威武大汉,倒有一副阿弥陀佛的性子。——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 英 kind
  • 82、阿彌陀佛: 阿弥陀佛ē mítuófó (1) 佛教徒所指西方极乐世界里最大的佛,为梵语 Amitabha 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明佛。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认为凡愿往生极乐净土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终时佛即出现,引导其进入极乐国土 英 梵Amitabha (2) 信佛的人口头念诵的用语。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 英 may Buddha preserve us;merciful Buddha (3) 感叹用语,含有“还好”、“万幸”、“谢天谢地”一类的意思 例 没有人要你劝,少给我滋些事就阿弥陀佛了!——沙汀《淘金记》 英 thank God! (4) 慈善的,善良的 例 这么个威武大汉,倒有一副阿弥陀佛的性子。——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 英 kind
  • 83、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的意译。西方净土的教主,佛教净土宗的信仰对象。
  • 84、威音王佛:劫初之佛。
  • 85、现无愚佛:佛教中著名的三十五佛之一 ,所谓“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是属于佛家的说法。
  • 86、见性成佛:  佛教语。谓能彻见佛性,将其显露出来,便即成佛。性,指佛性。这是禅宗的根本主张。
  • 87、长斋绣佛: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88、吃斋念佛:《吃斋念佛》是年群星演唱的歌曲。
  • 89、一切诸佛: 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
  • 90、万家生佛: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91、乐山大佛: 在四川省·乐山东面的凌云山前,面临岷江与大渡河、青衣江汇流处。佛是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到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间就山岩凿成的弥勒佛像,高71米。造像气魄雄伟,为中国最大的佛像。
  • 92、求神拜佛:  祈祷神祇和菩萨,求其保佑。
  • 93、十人念佛: 吃斋:相信佛教的人吃素;念佛:念佛经。一个人吃素会带动许多人念佛经。
  • 94、三种成佛:理具成佛、加持成佛、显得成佛。
  • 95、是心是佛:观经所说于观法中想佛故,是观想之心即为佛也。
  • 96、加持成佛: 佛教术语,即依修行之功,由佛力加持,而现成佛之相。
  • 97、肉身坐佛: 又名肉身佛、肉身佛像。
  • 98、一心向佛:全国人民一条心。
  • 99、实相念佛: 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即得实相之理。
  • 100、不断光佛: 佛教术语,十二光佛之一。指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常存于三世,恒照益世间而不断绝。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佛组词,佛的组词,佛字怎么组词,佛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佛字组词的组词,其中佛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24个,佛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06个,佛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06个。
  • 拼音fó,fú,bì,bó
  • 注音ㄈㄛˊ,ㄈㄨˊ,ㄅㄧˋ,ㄅㄛ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XJH

基本释义

fó名词(1)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2)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3) 佛教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4)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5) 佛像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6)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7) 比喻慈悲的人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 吕祖谦《吕氏家塾记》(8) 佛经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9)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10) 另见fú;bófú动词通“拂”。违背佛,戾也。或作拂。——《集韵》(2) ——见“仿佛”(fǎngfú)(3) 另见fó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