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县佰: 1.恶霸。
- 2、县办:暂无解释
- 3、县鄙: 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
- 4、县丞: 县丞xiànchéng (1) 官名。始置于战国,秦汉治置,典文书与仓狱,是县令的主要助手。以后历代皆置。职责略有不同 英 assistant of county magistrate
- 5、县垂:指钟磬等悬挂乐器。
- 6、县鹑:鹑鸟尾秃,似衣衫褴褛。因以"县鹑"形容衣服破烂。
- 7、县乏: 1.缺乏。
- 8、县灋:亦作'县灋'。 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颁布法令为'县灋'。
- 9、县符:指县衙发出的文书。多为拘捕传讯等事。
- 10、县隔: 1.远隔。 2.悬殊,相差极远。
- 11、县购:悬赏征求。
- 12、县衡: 1.天平。 2.势均力敌;抗衡。 3.公布法度。
- 13、县侯: 1.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三国魏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晋亦有县侯。南朝陈置开国县侯。至宋始废。
- 14、县壶: 1.漏水计时壶。即后世漏壶的原始形式。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后以"悬壶"称行医卖药。"悬壶"也写作"县壶"。
- 15、县鷄:古时大赦日,悬金鸡于长杆上,然后集罪犯,击鼓,宣读赦令。古人迷信天鸡星动,必当有赦,故有此仪式。 明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 碧池 舞马,并无 摩詰 赋诗; 金统 县鷄,先待 日休草詔。”
- 16、县旌: 1.亦作"县旍"。 2.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 3.悬挂旌旗。喻标榜。 4.指进军。
- 17、县旍: 1.见"县旌"。
- 18、县久:历时久长。
- 19、县考:即县试。
- 20、县藜:美玉名。
- 21、县吏:县之吏役。
- 22、县梁:悬梁。指苦学。
- 23、县联:指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
- 24、县楣: 1.前后两柱之间的柁梁。
- 25、县男:爵名。
- 26、县斾: 1.旗帜悬空随风飘荡。喻心神不定。
- 27、县圃: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
- 28、县跂: 1.悬挂于高处而令人仰慕。
- 29、县磬: 1.见"县罄"。
- 30、县罄: 1.亦作"县磬"。 2.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
- 31、县泉:山顶上的泉水;瀑布。
- 32、县试:清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 33、县署: 1.县级行政单位执行公务的处所。
- 34、县帅:县令﹑县长,主一县之政者。
- 35、县耜: 1.悬耜。谓闲置农具,不耕作。
- 36、县帖: 1.县府文书。
- 37、县亭: 1.泛称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亭为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关。
- 38、县廷: 1.亦作"县庭"。 2.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
- 39、县庭: 1.见"县廷"。
- 40、县网: 1.悬网。比喻法令刑律。
- 41、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指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负责干部。
- 42、县象: 1.天象。
- 43、县兴:谓奏钟磬之类的乐器。
- 44、县胥:县吏。
- 45、县役:旧时县衙差役。
- 46、县异:悬殊,大不相同。
- 47、县邑:县城。
- 48、县尹:一县的长官。
- 49、县疣:下垂的瘤。
- 50、县宇:暂无释义
- 51、县舆: 1.谓辞官致仕。
- 52、县远: 1.悬殊。 2.距离遥远。
- 53、县宰:县令。
- 54、县治:县政府所在地。
- 55、县尊: 1.旧时对县官的尊称。
- 56、县佐:县令辅佐官员之统称。辛亥革命后专置县佐官职,为县知事的佐理,设于县内要地,不与县知事同城。掌理县知事委办的各项事务,并得于驻地就近指挥监督该地警察及处理违警案件。后废。
- 57、县伯: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
- 58、县僮: 1.县署之杂役。
- 59、县份: 县份xiànfèn (1)县(不和专名连用) 例 我们的县份儿人口不足三十万 英 county
- 60、县官: 县官xiànguān (1) 县的地方长官 例 县官急索租。——唐·杜甫《兵车行》 例 县官日有禀稍。——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英 county magistrate (2) 朝廷 例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英 court
- 61、县令: 县令xiànlìng (1) 官名,旧时一县的行政长官 例 今之县令。——《韩非子·五蠹》 例 会县令摄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例 县令遣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 county magistrate
- 62、县尉: 县尉xiànwèi (1) 官名。位在县令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 例 县尉得张黄盖。——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An official just below the head of the county
- 63、县城: 县城xiànchéng (1) 县政府所在的城镇 英 county town
- 64、县志: 县志xiànzhì (1) 专门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志书 英 county annals;general records of a county
- 65、县学: 1.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 66、县县: 1.遥远貌。
- 67、县度:汉时西域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绳索悬缒而过,故名。
- 68、县鼓: 1.古代庙堂用的大鼓。 2.比喻海涛轰鸣。
- 69、县公:春秋时,楚君称王,其县大夫亦僭称公。爵名。晋时始置县公之爵,历代因之,亦谓之开国县公,明以后废。
- 70、县传:驿传。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匹车辆。
- 71、县市: 1.县中街市。
- 72、县子: 1.爵名。
- 73、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县令。
- 74、县君: 1.古代妇人封号。晋已有此称。唐制,五品母妻为"县君"。宋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等官之妻封"县君"。元制与唐制同。明代郡王曾孙女称"县君"。 2.命妇的通称。
- 75、县人: 1.古代遂之属官。一说即县正。 2.同县之人。
- 76、县师: 1.县军。
- 77、县封:古制庶人死后以绳束棺下穴覆土埋葬,称"县封"。
- 78、县薄:垂帘。指小户人家。
- 79、县长: 县长xiànzhǎng (1) 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的官员。我国秦汉以后,管理万户以上的县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唐代县分三等,不再有令长之分,宋以后临时由京官管理县政,叫着知某某县事,明清改称知县 英 the head of a county
- 80、县道: 1.县和道。汉制,邑有少数民族杂居者称道,无者称县。 2.通行全县或县与县之间的道路。
- 81、县家: 1.犹官家。
- 82、县军: 1.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
- 83、县马: 1.旧俗宗室之女封县主者,其夫称县马。
- 84、县王:三国魏以县封诸王,其郡为国。见《三国志.魏志.彭城王据传》。晋始定为爵名,后改正县王,增邑三千户,制度如郡侯。见《晋书.职官志》。南北朝间或置之。
- 85、县水:瀑布;悬泉。
- 86、县士: 1.周代官名。主县之狱讼。又名野司寇。
- 87、县赏:出具赏格。
- 88、县内: 1.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夏称县内,殷周曰畿。
- 89、县解: 1.天然的解脱。谓于生死忧乐无所动心。 2.高超深入的理解。
- 90、县断: 1.凭空臆断。
- 91、县法:亦作'县法'。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颁布法令为'县法'。
- 92、县车: 1.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 2.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3.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 4.指致仕之年,一般为七十岁。
- 93、县熢:举烽火。
- 94、县首:悬挂首级。
- 95、县绝: 1.悬系之绳断绝。 2.相差极远。
- 96、县门: 1.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
- 97、县命:谓性命所悬系。
- 98、县分: 1.亦作"县份"。 2.即县。但不与专名连用。
- 99、县鸡: 1.古时大赦日,悬金鸡于长杆上,然后集罪犯,击鼓,宣读赦令。古人迷信天鸡星动,必当有赦,故有此仪式。
- 100、县空:悬在空中。比喻不接触实际。
县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李县坟: 李县坟编号是975路,类型是公交线路。
- 2、副县级: 即副处级,省级机关里的副处长,地级市的一级局的副局长,县级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地级市设的区的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副调研员。
- 3、叶县凫: 1.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后因以"叶县凫"指代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
- 4、陵县狐: 陵县李太史家[1],每见瓶鼎古玩之物,移列案边,势危将堕。
- 5、汲县冢:即汲冢。
- 6、郡县制: 郡县制jùnxiànzhì (1) 一种地方管理制度,形成于春秋时代和秦朝 英 the system of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 7、萧县话: 中原官话洛徐片的一个方言点,是历史上较悠久的方言之一。
- 8、王县令:东汉明帝时王乔,任叶县令,有神术,故称。见《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诗文中每以"王县令"称之。
- 9、知县事: 佐官代行县令职务称“知县事”。
- 10、和县话: 和县话属于江淮官话,又因其与南京。
- 11、三班县丞: 清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
- 12、赤县神州: 古指中国。
- 13、荣县之窗:四川荣县政府网站
- 14、磁县迓鼓:迓鼓也读作讶鼓、砑鼓,是河北磁州(今邯郸市磁县)传统民间舞蹈的遗存。
- 15、鱼县鸟窜:鱼被钓,鸟逃窜。比喻或受制于人,或飘泊流离,处境十分险困。县,通"悬"。
- 16、巴县档案: 中国清代四川巴县官府、中华民国时期巴县公署以及民国前期四川东川道积累移存的档案。
- 17、附赘县疣: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
- 18、绛县老人: 1.《左传.襄公三十年》:"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后因称高寿之人为"绛县老人"。
- 19、巨野县志:专门记载巨野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气候等的志书。
- 20、昆仑县圃:《楚辞.天问》:"昆仑县圃,其居安在?"县圃,也称弦蒲﹑弦圃或玄圃,在昆仑山之上,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后以"昆仑县圃"为"昆仑县圃"的省称。
- 21、芦山县组: 是四川芦山县西北7km苗溪茶场—雅雀口剖面,在1976年时,被四川二区测队命名为芦山组。
- 22、邱县烧麦: 烧麦又称烧卖、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
- 23、破家县令:谓地方长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 24、室如县罄: 1.亦作"室如悬磬"。亦作"室如悬罄"。 2.谓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
- 25、束马县车:束:捆,绑。悬:挂。包裹马足,挂牢车子,以防滑跌倾覆。形容路险难行。
- 26、嵩县背装: 在嵩县旧县镇西店村一直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背装。背装,是一种结合了舞蹈、歌唱、高跷、杂技等民间表演艺术的民间艺术,洛阳民间也称为“垴装”,这个称谓更形象,更地道,更有乡土风味。洛阳方言里,“垴”字是把物体用肩膀举起来的意思,比如说把什么东西“垴起来”,“垴”到肩上,简单说,“垴”就是扛的意思。
- 27、异县他乡:指远离家乡的外地。
- 28、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山西省应县西北佛宫寺内。建于1056年。八角五层(实为九层),高67.3米,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木塔。底层有高11米的释迦牟尼坐像,各层均有壁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富县强镇: 通过改革,让市县富裕起来。
- 30、召试县令:谓地方长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 31、河阳一县花: 晋·潘岳任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县令,于一县遍种桃李,传为美谈。
县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按县:巡察县政。
- 2、邦县: 1.卿的采地。
- 3、本县: 1.原籍所在的县份。 2.称自己所在之县。 3.当地的知县。 4.旧时知县的自称。
- 4、鄙县:边鄙小县。
- 5、别县:由某县划分出来的县。
- 6、部县:所辖之县,属县。
- 7、彻县: 1.亦作"彻悬"。 2.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
- 8、郴县:“林中之城”。
- 9、诚县: 1.亦作"诚县"。 2.喻指处事公正明察。语本《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郑玄注﹕"衡﹐称也﹔悬谓锤也。"孔颖达疏﹕"衡谓称﹐衡县谓称锤﹔诚﹐审也。若称衡详审县锤﹐则轻重必正。"
- 10、弛县: 1.亦作"弛悬"。 2.收藏钟磬等悬挂的乐器。谓罢乐。
- 11、赤县: “赤县神州 ”的省称。 唐、宋、元各代京都所治的县。
- 12、犨县:一个地名,西周为畴地,春秋时期为楚国犨邑,北临滍水,南偎犨河,犨城不但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周围土地肥沃。
- 13、村县: 1.偏僻的小县城。
- 14、倒县: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常用在民意、军事、政治等方面重大变化上。
- 15、鄂县: 鄂县èxiàn (1) 现在湖北省鄂城县 英 E county
- 16、宫县: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悬'的古字。
- 17、庋县:祭山。
- 18、庪县:祭山。
- 19、贵县: 1.对县官的尊称。
- 20、海县: 犹神州。指中国。
- 21、豪县:豪族聚居之县。
- 22、寰县:宇内,天下。
- 23、畿县:旧称京都近旁的县份。
- 24、郊县: 1.谓城市周围在行政管辖上属这个城市的县。
- 25、近县:邻近之县。
- 26、京县: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
- 27、静县: 1.谓钟罄之类乐声停息下来。县﹐指悬挂着的钟磬。
- 28、剧县:政务繁重的县分。汉时有剧县﹑平县之称。
- 29、郡县: 郡县jùnxiàn (1)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例 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例 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例 定东南郡县。——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province and county in ancient times
- 30、列县:指县吏。
- 31、判县: 1.古礼。卿大夫两面悬乐器,称为"判悬"。县,同"悬"。
- 32、潘县:指河阳县。潘岳曾为河阳令,故称。
- 33、僻县:偏僻边远的县。
- 34、侨县:侨置的县邑。
- 35、权县: 权衡,比较。
- 36、特县:古代礼制,士(一说大夫)陈乐器,规定只能张设一面,称"特县(悬)"。
- 37、蓨县:古县名,汉置条侯国,文帝封周亚夫为条侯即此。治今河北省景县。
- 38、乡县: 1.故乡所在之县。亦泛指家乡。
- 39、枭县: 1.亦作"枭县"。 2.斩首悬挂示众。
- 40、许县:许县今属许昌。
- 41、轩县:亦作'轩悬'。古代诸侯陈列乐器三面悬挂。
- 42、掖县: 掖县YèXiàn (1) 县名,在山东 英 Yexian
- 43、宇县:犹天下。
- 44、垣县:战国时为魏国王垣邑。《史记·魏世家》:武侯“二年城安邑、王垣”, 《秦本纪》:昭襄王“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均此。汉置垣县,属河东郡。
- 45、杂县:海鸟名。亦名爰居。
- 46、州县: 1.州与县的合称。 2.指州县官。
- 47、壮县:富庶繁盛的县。
- 48、紫县: 1.犹赤县。指中国。
- 49、乐县: 亦作“乐悬”。 指悬挂的钟磬类乐器。 指悬挂钟磬之类乐器的架子。 也以指钟磬之乐。
- 50、区县: 疆域,天下。
- 51、百县: 1.古指京畿近郊各地。
- 52、旁县:邻近的县。
- 53、边县:靠近边界的县。
- 54、称县: 1.即秤。称﹐秤杆;县﹐指秤砣。测量重量的工具。
- 55、浮县: 1.亦作"浮悬"。 2.不定。 3.悬空貌。
- 56、行县:谓巡行所主之县。
- 57、花县:花都区,广州市市辖区,地处广东省中部。
- 58、漷县: 漷县Huǒxiàn (1) 辽金置漷阴县,明代为漷县,今有村镇名,在北京市通县 英 Huo county
- 59、金县: 1.亦作"金县"。 2.金鼓之乐。
- 60、九县: 九州。
- 61、平县:指政务简易的一般县分。汉代县治以政事繁简分剧县﹑平县。
- 62、清县: 亦作“清悬”。 指乐音清亮的悬挂打击乐器。如:钟、磬等。 明亮地悬挂着。
- 63、秋县: 1.秋收时的畿内县邑。
- 64、曲县: 1.亦作"曲悬"。 2.周礼,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形曲,谓之"曲县"。县,"悬"的古字。
- 65、山县:山区县邑。
- 66、神县: 1.中国的别称。犹神州。
- 67、世县:世代居住的县份。
- 68、首县:旧称省治或府治所在之县。亦指该县的知县。
- 69、四县:古时钟磬之类乐器悬挂的形式,按身份地位定等次,天子最尊,四面悬乐。
- 70、犆县:特悬。参见"特县"。
- 71、同县:同一县。
- 72、外县: 外县wàixiàn (1) 省内本地以外的县份 英 counties other than where one lives
- 73、五县: 指汉代长安附近的长陵、安陵、阳陵、武陵、平陵五县。
- 74、下县: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 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
- 75、相县: 1.亦作"相悬"。 2.差别大;相去悬殊。
- 76、野县:僻处山野的县城。
- 77、异县: 1.指异地,外地。
- 78、知县: 知县zhīxiàn (1) 明朝以来县一级最高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 英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county magistrate (2) 又
- 79、直县:指悬挂钟磬等乐器的位置在边缘上。直,通"犆"。
- 80、中县: 指中原。 中等规模的县。 合乎垂直线。县,“悬 ”的古字。
- 81、转县:回旋相接。
- 82、应县: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山西省应县西北佛宫寺内。建于1056年。八角五层(实为九层),高67.3米,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木塔。底层有高11米的释迦牟尼坐像,各层均有壁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单县:地名,单县,古称单父,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
- 84、寿县: 词语解释⒈ 在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名寿春,曾为战国楚都。前秦王苻坚在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兵败于此。人口122万(1995年)。古迹有淮南王墓、芍陂、孙叔敖祠、报恩寺。
- 85、歙县: 词语解释⒈ 在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上游,皖赣铁路经过境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口58万(1993年)。地处黄山地区,特产有黄山毛峰、老竹大方茶和徽墨、歙砚等。名胜古迹有太白楼、许国石坊、太平桥、长寿寺塔、陶行知纪念馆等。
- 86、昌都县: 在西藏自治区东部,邻接青海省,澜沧江上游扎曲与昂曲在境内汇合,川藏公路经过境内。旧名“察木多”,为西藏东部地区的重要城镇。人口75万(1993年)。古迹有绛巴林(昌都寺)、卡若遗址。
- 87、崇信县: 尊重信任;尊崇信仰。
- 88、龙頟县: 龙頟,位于废弃的禹城县城东南方向二十五里,建有龙頟县城,汉朝设立龙頟县,后汉设立龙頟省。
- 89、父世县: 1.父祖世代居住的县邑。
- 90、涪城县: 南齐置始平僚郡,无属县,萧梁改始平僚郡为始平郡,并分涪县地县置始平县为郡治,西魏改郡为涪城,治地在今面绵阳市三台县花园镇涪城村。
- 91、候官县: 汉武帝平闽越,在今福州设置东部候官驻兵看守,俗称冶县。
- 92、湖阳县: 秦至元时期一古县。
- 93、建水县: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国土面积3782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9.6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37个村委会,16个社区,1028个自然村。
- 94、莱北县: 一个旧县名。
- 95、蓬莱县: 秦汉时期的帝王巡幸求仙活动,蓬莱由仙山的名字变成了实际地名。
- 96、思茅县: 宋大理时为“思摩部”,元代称“思么”,明代叫“思毛”。1993年3月改为县级市。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区。
- 97、潘安县:古代河阳县的别称。晋潘岳(字安仁)曾为河阳令,故称。
- 98、饶安县: 古代河阳县的别称。晋潘岳(字安仁)曾为河阳令,故称。
- 99、隰城县: 隰城县位于柳林城西十华里的杨家坪遗址范围:东至大蒿塌;西至大金鹏;北至城门圪洞;南至坪上;面积约六百余亩。村金鹏梁。
- 100、永宁县: 位于重庆市开县。
- 拼音xiàn,xuán
- 注音ㄒㄧㄢˋ,ㄒㄩㄢˊ
- 笔划7
- 繁体縣
- 五笔EGCU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xiàn名词(1) (会意。从系持倒首。象悬挂的样子。(xuán)本义:悬挂)(2) 县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南番二县。——《广东军务记》龙泉县。——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开道置县。——《明史》(3) 又如:县尹(一县的长官);县学(旧制设在县里的学校,以培养人才,教育百姓,称县学);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4) 官府 。如:县君(宋代官员妻子的一种封号);县治(县衙;县政府)(5) 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围千里之内,即王畿 。如:县内(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县公主(汉代皇女的封号)(6) 另见xuánxuán动词(1) 系挂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说文》。骊姬请使申,处 曲沃以速縣。——《国语·晋语》。注:“缢也。”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魏风·伐檀》尔庭有县特兮。尔庭有县鹑兮。(2) 又如:县令(高悬的命令。即“高名”、“虚名”);县车(悬挂缰绳,停放车子不用。比喻退隐不再出仕)(3) 维系;拴系;系联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县棺而封。——《礼记·檀弓》(4) 又如:县绝(悬系之绳断绝);县联(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5) 揭示;颁立县法以诱民。——《汉书·食货志》(6) 又如:县法(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以称颁布法令)(7) 称量;衡量 。如:县石(称量石头);县轻重(权衡利弊)名词(1) 古称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正乐縣之位。——《周礼·小胥》。注:“谓钟磬之属。”(2) 又如:县垂(指钟磬等悬挂乐器);县兴(奏钟磬之类的乐器);县磬(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3) 秤锤故衡诚縣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注:“谓锤也。”(4) 又如:衡县(秤锤)形容词(1) 远,悬殊县隔千里。——《汉书·高帝纪》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大宗师》。向注:“无所系也。”(2) 又如:县隔(相隔很远或差别很大。同“悬隔”);县久(历时久长);县远(悬殊;距离遥远)(3) 另见xiàn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