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开头的词语
更多- 1、挟册:携带书籍。谓勤奋读书。 谓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 2、挟策:亦作'挟策'。 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 胸怀计谋﹑建议。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 3、挟筴: 见“挟策 ”。
- 4、挟持: 挟持xiéchí (1) 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 英 seize sb.on both sides by the arms (2) 倚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其服从 英 coerce;force sb.to submit hold sb.under duress
- 5、挟带: 挟带xiédài (1) 携带 例 风挟带着沙砾袭击岩石和断崖 英 carry
- 6、挟忿:犹怀恨。
- 7、挟辅:辅佐。
- 8、挟裹:1.(风、流水等)把别的东西卷入,使随着移动:河水~着泥沙,滚滚东流。2.(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
- 9、挟恨:怀恨在心。
- 10、挟奸: 心怀奸诈。
- 11、挟纩: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 12、挟令: 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 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
- 13、挟暮:傍晩。
- 14、挟挠:挟制扰乱。
- 15、挟势:依仗权势或威势。
- 16、挟揓:握持。指作为。
- 17、挟恃:倚仗。
- 18、挟斯:破败。
- 19、挟私: 心怀私念。
- 20、挟嫌: 心怀怨恨。
- 21、挟养:挟制豢养。
- 22、挟义: 1.怀持正义。 2.倚仗名义。
- 23、挟依:倚仗。
- 24、挟怨:犹怀恨。
- 25、挟赞:辅佐。
- 26、挟制: 挟制xiézhì (1) 依仗权势或抓住对方缺点,强使顺从 英 take advantage of sb.'s weakness to enforce obedience;force sb.to do one's bidding
- 27、挟治:彻底治理。挟,通"浃"。
- 28、挟辀:夹住车辕。《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闳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后以喻勇武有力或勇武有力的人。
- 29、挟藏:私藏;隐藏。 指挟带。
- 30、挟尺:古时相马术语。谓马的胸脯宽一尺以上。
- 31、挟提:即筷子。挟,通"梜"。
- 32、挟山: 见“挟山超海 ”。
- 33、挟书: 私藏书籍。 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 34、挟赤:挟尺。
- 35、挟日:谓十日。从甲至癸,十干已周,故云。挟,通'浃',周匝。
- 36、挟生:犹言不待烧煮,活吃,生吃。
- 37、挟书令: 即挟书律。
- 38、挟书律:“挟书律”是秦始皇在进行焚书时实行的一项法令:“敢有挟书者族”。
- 39、挟筴读书: 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 40、挟山超海:夹着泰山跨越北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 41、挟细拿粗: 挟细拿粗xiéxì-nácū (1) 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英 provoke a dispute
- 42、挟主行令: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参见“挟天子以令诸侯”。
- 43、挟朋树党:指同类的人互相勾结,串通一气,结党营私。
- 44、挟势弄权: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 45、挟嫌报复: 带着仇怨向某人进行报复。
- 46、挟贵倚势: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他本是个君子人则待挟权倚势,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飞灰。” 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端邸挟贵倚势,盛气凌人,汉大臣中,稍有才具者,必遭忌克。” 汉语成语,意为凭借和倚仗权势。
- 47、挟权倚势:挟:仗持。凭借和依仗着权势为所欲为。
- 48、挟冤记仇: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一折:“倘若挟冤记仇,须贾,你觑者,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挟冤记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é yuān jì chóu,解释把冤仇记在心上。
- 49、挟人捉将:挟:挟制。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 50、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
- 51、挟而不服: 梁衡《壶口瀑布》 挟而不服(xié ér bù fú),是指被挟持而不屈服。
- 52、挟长挟贵: 《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名称】挟长挟贵【拼音】xié zhǎng xié guì【解释】倚仗着自己年长和地位高。【出处】《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 53、挟恩图报: 因为自己对别人有恩,而认为别人应该报答自己。
- 54、挟洋自重: 倚仗外国的势力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 55、挟冰求温:夹着冰块以求温暖,抱着火炭希望能凉快。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必然徒劳无功。
- 56、挟天子令诸侯: 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 57、挟天子以令天下:犹言挟天子以令诸侯。
- 58、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 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
- 59、挟天子而令诸侯: 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 60、挟天子以征四方: 出自资治通鉴,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 61、挟泰山以超北海: 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挟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拿粗挟细: 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 2、拏粗挟细: 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 3、扶老挟稚: 扶老挟稚fú lǎo xié zhì (1) 扶着老人,搀着小孩子。形容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老人、小孩也不例外 例 未至百里,民扶老挟稚,迎君道中。——《战国策·齐策》 英 holding the old by the arm and the young by the hand;help the aged and young;support the old and carry the young
- 4、张弓挟矢:张开弓,持着箭。
- 5、拖男挟女: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只听得那风滚滚,雾腾腾,来得甚近,唬得那城外各关厢人等,拖男挟女,顾不得家私,都往州城中走,走入城门,将门闭了。”
- 6、倚官挟势: 1.倚仗官府的权势。
- 7、倚势挟权: 谓倚仗权势。
- 8、捉将挟人:挟:挟制。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 9、字挟风霜: 字挟风霜zìxié-fēngshuāng (1) 喻文笔褒贬森严 英 an article with complimentary remarks and criticism
挟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扶挟: 1.亦作"扶夹"。 2.夹持;护持。
- 2、负挟:持有,拥有。
- 3、诡挟: 1.谓以诡诈等不正手段隐瞒田产。
- 4、裹挟: 裹挟guǒxié (1) 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明确的态度 例 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合着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英 coerce;be swept forward (2) 同“裹胁”
- 5、怀挟: 1.携带。 2.特指应试中的挟带行为或挟带的文字等。 3.包藏。
- 6、威挟: 以暴力强迫。
- 7、邀挟:犹要挟。
- 8、要挟: 要挟yāoxié (1) 扬言要惩罚、报复或危害某人而强迫他答应自己的要求 例 他要挟要揍我 英 threaten (2) 利用对方的弱点、借力量、威胁或其他压力以强迫对方去作或去选择 例 大国要挟小国 英 coerce;force;put pressure on
- 9、打挟:收藏。
- 10、火挟: 1.亦作"火夹"。亦作"火挟"。 2.夹炭火的用具。有圆者,今称火筯﹑火筷子;有扁平形似剪刀者,今称火钳﹑火剪。
- 11、用挟:周浃。普遍深入。挟,同"浃"。
- 12、自挟:犹自恃;自负。
- 13、八棒十挟: 1.亦作"八棒十枷"。 2.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挟﹐夹棍﹐也写作"枷"。
- 拼音xié,jiā
- 注音ㄒㄧㄝˊ,ㄐㄧㄚ
- 笔划9
- 繁体挾
- 五笔RGUW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2) 同本义挟,俾持也。——《说文》挟其枪。刈耨鑮。——《国语·齐语》右掖曰挟。——《管子·小匡》注挟经秉枹。——《国语·吴语》何冯弓挟矢。——《楚辞·天问》左挟弹,右摄丸。——《战国策》挟太山。——《孟子·梁惠王上》骑马挟矢。——明· 魏禧《大铁椎传》操刀挟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挟匕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 又如: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4) 挟制今有奸雄曹操,挟寡人行势,当识也。——《三国志平话》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志·诸葛亮传》挟天子以征四方。——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挟东宫二王。——明· 顾炎武《复庵记》将挟兵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5) 又如:挟养(挟制豢养);挟挠(挟制扰乱);挟今;要挟(6) 怀抱,怀有挟持私虑(怀着个人打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7) 又如:挟仇(心怀仇恨);挟私(心怀私念);挟忿,挟怨;挟策(胸 怀计谋);挟义(怀持正义);挟奸(心怀奸计);挟嫌;挟恨(8) 携带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9) 又如:挟册(携带书籍);挟策(手拿书本);挟子巢栖(10) 占有,拥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11) 倚仗,依恃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12) 又如:挟依,挟恃(依仗);挟势(依仗权势)(13) 隐藏 。如:挟藏(私藏);挟书(私藏书籍)(14) 夹杂;夹带琼珉山积,不能无挟瑕之器。——《抱朴子·外篇》(15) 辅佐,从旁协助挟,辅也。——《广雅》(16) 又如:挟佐;挟赞(辅佐);挟辅(17) 搀扶挟澄源。——《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挟予以登。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