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开头的词语
更多- 1、祀场: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多在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日,设屋祭祀。
- 2、祀祷: 1.祭祀求福。
- 3、祀奉:祭祀供奉。
- 4、祀贡: 1.诸侯向帝王入贡的祭品。古代九贡之一。
- 5、祀姑:古代旗帜名。
- 6、祀纪:祀仪;丧礼。
- 7、祀祭:祭祀。
- 8、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礼。旧时于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日举行。
- 9、祀麴:以酒祭奠。
- 10、祀社:祭祀土神。
- 11、祀牲: 1.祭祀所用的牺牲。
- 12、祀典: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祭祀的仪礼。
- 13、祀堂:祭殿。
- 14、祀物: 1.祭祀所用的贡物。多指牺牲之类。
- 15、祀礼:祭祀的仪礼。
- 16、祀坛: 1.古时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
- 17、祀孤: 1.祭祀孤魂。旧时江南民俗,于特定的节日祭祀无人祭祀的死者。
- 18、祀田: 1.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
- 19、祀享:祭祀供献。
- 20、祀仪: 1.祭祀的程式。
- 21、祀曲:以酒祭奠。
- 22、祀命:祭祀的命令。
- 23、祀天: 1.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礼。
- 24、祀灶: 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 25、祀舍: 1.祭祀的房屋,庙宇。
- 26、祀土:祭祀土地神。
- 27、祀禜:消除灾害的祭祀。
- 28、祀官:官名,泛指掌祭祀的官员。
- 29、祀山川: 古代吉礼的一种。
- 30、祀灶日: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汉宣帝时有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
- 31、祀竈日: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汉宣帝时有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
祀中间的词语
更多>>祀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邦祀:国家的祭祀。
- 2、毖祀: 谨慎祭祀。
- 3、徧祀:普遍祭祀。
- 4、常祀:固定的祭祀。
- 5、承祀:主持祭祀。指继承帝位。
- 6、崇祀:崇拜奉祀。
- 7、次祀: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
- 8、祠祀: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
- 9、从祀:犹配享,附祭。陪祭。
- 10、祷祀:有事祷求鬼神而致祭。
- 11、登祀:奉祀﹐祭祀。
- 12、禘祀:犹禘祭。
- 13、典祀:按常礼举行的祭祀。
- 14、黩祀:犹黩祭。
- 15、燔祀:焚柴祭祀。
- 16、房祀: 1.亦作"房祠"。 2.祠堂,庙宇。
- 17、丰祀:丰盛的祭祀。谓祭祀隆重。
- 18、封祀: 封禅。
- 19、奉祀:祭祀。
- 20、附祀:配享﹑从祀。
- 21、祔祀:在祖庙内后死者附于先灵下合祭。 泛指配享,附祭。
- 22、格祀: 1.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
- 23、供祀:谓供给祭祀。
- 24、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
- 25、洪祀:隆重的祭祀。
- 26、继祀: 1.嗣续。
- 27、祭祀: 祭祀jìsì (1) 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英 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sters
- 28、讲祀:修举祀典。
- 29、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郊祀歌》的省称。
- 30、醮祀: 1.斋醮,祭祀。
- 31、洁祀:洁敬之祀。谓诚心祭祀。
- 32、旌祀:表彰与祭祀。
- 33、绝祀:断绝祭祀。谓亡国。 谓无后嗣。
- 34、馈祀: 1.以酒食祭鬼神。
- 35、滥祀: 不合礼制地祭祀。
- 36、酹祀:犹祭祀。
- 37、厘祀:谓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祠。
- 38、礼祀:犹礼祠。谓以礼祭祀。
- 39、庙祀: 1.即太祝。为汉代太常属官。 2.立庙奉祀。
- 40、灭祀:断绝宗庙祭祀。指朝代灭亡。
- 41、逆祀:违反上下位次的祭祀。
- 42、陪祀: 1.陪从祭祀。 2.附祭﹐配享祭祀。
- 43、配祀:合祭;祔祀。
- 44、群祀: 1.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
- 45、羣祀:1.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词语出处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 杜预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羣祀宜享祀者。” 清 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参阅《清会典·礼部》。
- 46、赛祀: 1.犹祭祀。
- 47、社祀: 1.同"社祭"。 2.古谓祭祀土地神。
- 48、百祀: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 指极长或相当长的年月。
- 49、不祀: 不祭祖先。 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
- 50、种祀: 1.谓立祠祀奉祖宗。
- 51、大祀: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
- 52、法祀:佛教徒举行的祭祀仪式。
- 53、方祀: 1.各祭其一方的神祇。
- 54、合祀:合于一处祭祀。
- 55、国祀:古代帝王举行的隆重祭祀。
- 56、家祀: 对祖先的祭祀。
- 57、解祀:犹解祠。
- 58、进祀: 1.谓死后将神位请进庙宇供奉祭祀。
- 59、来祀:来年;后世。
- 60、灵祀:对年寿的美称。
- 61、明祀: 对重大祭祀的美称。
- 62、命祀:谓遵天子之命所进行的祭祀。
- 63、年祀:年岁。
- 64、千祀:千年。
- 65、清祀: 古代十二月腊祭的别称。始于殷,后代因循未改。一说始于伊耆。
- 66、人祀:用人做祭品的祭祀。
- 67、三祀: 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3.三年。
- 68、神祀: 1.祭祀天神。
- 69、时祀: 四时的祭祀。
- 70、世祀:世代祭祀。
- 71、守祀:守宗庙﹑祀社稷山川的人。借指国君。
- 72、顺祀:谓顺昭穆次序而祭祀。
- 73、肆祀: 1.祭名。谓以全牛全羊祭祀祖先。
- 74、岁祀: 每年在一定的时间祭祀。 年;年代。
- 75、特祀: 1.谓单向新死者祭祀。 2.单独祭祀。
- 76、通祀:共同祭祀。
- 77、外祀:郊祀。祀国内山川四望之属。
- 78、望祀:古代祭名。遥祭山川地祇之礼。遥望祭祀。
- 79、五祀: 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 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 80、祫祀:即祫祭。
- 81、先祀:谓对祖先的祭祀。
- 82、闲祀: 1.亦作"间祀"。 2.谓四时正祭之间的祭祀。
- 83、乡祀:明清时,乡里中德行优异者死后由乡人公举,请准祭祀于乡贤祠,谓之"乡祀"。
- 84、飨祀: 1.祭祀。飨,通"享"。 2.享受祭祀。飨,通"享"。
- 85、享祀:祭祀。 犹享世。
- 86、小祀:古代对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林﹑川泽等的祭祀﹐也叫群祀。
- 87、孝祀:祭祀,享祭。
- 88、血祀:指祭祀。凡祭﹐必杀牲取血﹐故称。
- 89、馨祀:指祭祀。
- 90、修祀:祭祀。
- 91、训祀: 1.指有关祭祀时牺牲﹑粢盛﹑尊彝﹑俎豆之数礼有常法的训诫。语本《书.高宗肜日》﹕"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巳训诸王﹐作《高宗肜日》……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孔传﹕"祭祀有常﹐不当特丰于近庙﹐欲王因异服罪而改修之。"
- 92、烟祀:古代对天神的祭祀。祭时先积柴,再加牲体﹑币帛等祭品于柴上烧之,使烟升起,表示告天。烟,通"禋"。
- 93、延祀:谓使后代延续下去。有后则祭祀不绝,故称。
- 94、阳祀: 1.指祭天及宗庙。
- 95、野祀:在野外祭祀。
- 96、遗祀: 1.指前代传下的宗祠。
- 97、亿祀:亿年。祀,年。
- 98、奕祀:亦作'奕禩'。世代﹐代代。
- 99、阴祀:指在北郊祭地及社稷。
- 100、禋祀:1.洁身斋戒以祭祀。 2.祭天神之礼。
- 拼音sì
- 注音ㄙˋ
- 笔划7
- 繁体祀
- 五笔PYNN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2) 同本义祀,祭无已也。——《说文》祀,国之大事也。左传·文公二年》五祀。——《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以雷鼓鼓神祀。——《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3) 一说指祭祀地神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4) 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祀必祝之。——《战国策》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明史·海瑞传》(5) 又如:祀灶(祭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为古代五祀之一);祀南北郊(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在城北郊外祭地);祀土(祭祀土地神);祀天(祭祀天神);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礼);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祀社(祭祀土神);祀奉(祭祀供奉);祀典(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祀物(祭祀所用的供物);祀命(祭祀的命令);祀享(祭祀供献);祀孤(祭祀孤魂);祀姑(古代旗帜名)名词(1) 祭神的地方过墓则式,过祀则下。——《礼记》(2) 又如: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庙宇);祀场(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祀坛(古代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3) 世,代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4) 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惟十有三祀。——《书·洪范》(5) 向神或神明供奉动物或植物食物、酒类、香烛或珍贵物品作为祭祀的行为或举动祀,国之大事也——《左传》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