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荆璧: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 2、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语出汉王粲《登楼赋》:'蔽荆山之高岑。'指荆南地区。
- 3、荆柴:荆室柴门。谓贫者之居。
- 4、荆钗:1.荆枝制作的髻钗。2.借指贫家妇女。 3.指《荆钗记》。元柯丹丘作。现今流传者多为明人改本。
- 5、荆樲:犹荆棘。
- 6、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 楚国 和凡国。荆国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凡﹐国名﹐在汲郡共县。'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
- 7、荆扉:柴门。
- 8、荆妇: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 9、荆歌:楚歌。指楚狂接舆之歌。见《论语.微子》。 指荆轲之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 10、荆冠:用荆条编制的帽子。传说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前,兵丁曾编棘冕,冠其首,戏称之为'犹太人的王'。
- 11、荆褐:颜色名。
- 12、荆姬:指楚地的美女。亦用以喻名花。
- 13、荆棘: 荆棘jīngjí (1)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例 斩荆棘。——宋·苏洵《权书·六国论》 英 thistles and thorns
- 14、荆鸡:即越鸡。体型较小的鸡。比喻矮小。
- 15、荆笄:用荆枝制成的发簪。借指贫妇。
- 16、荆芥: 荆芥jīngjiè (1) 一年生草本植物( Nepeta cataria ),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开淡红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药 英 catnip
- 17、荆舒:亦作'荆荼'。 指春秋时的楚国和舒国。舒在今安徽省庐江县境内,时为楚之与国,故连称。
- 18、荆杞: 1.指荆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带钩刺,每视为恶木。因亦用以形容蓁莽荒秽﹑残破萧条的景象。 2.喻奸臣。
- 19、荆榛:1.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3.比喻艰危,困难。 4.比喻恶人。 5.芥蒂;不快。
- 20、荆巫:荆楚的巫祝。 荆山与巫山。
- 21、荆条: 荆树枝条,性柔韧,古代用作刑杖;又可编制筐篮、篱笆等。
- 22、荆楚:1.是指古域包括现今湖北全域及其周围,现指湖北省。2.木名。古时用为刑杖。 3.是指古域包括现今湖北全域及其周围,现指湖北省。
- 23、荆州: 1.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明清置府,后废。 2.唐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韩荆州。见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 24、荆山: 1.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 2.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 3.山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 4.山名。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
- 25、荆和:1.指古代春秋时的楚人卞和。 2.器物和氏璧。
- 26、荆蛮:1.楚国。 2.楚、越一带。即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等荆州四郡,皆是古代未开化的民族。
- 27、荆门: 荆门Jīngmén (1) 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面积35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1万。焦枝铁路穿过市区。是石油化工城市 英 Jingmen
- 28、荆王: 1.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咏诵传说中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 2.指恋爱故事中的男子。 3.指汉开国功臣刘贾。汉高祖刘邦封他为荆王。
- 29、荆国: 荆国jīngguó (1) 即楚国。 英 Chu State
- 30、荆聂:荆轲和聂政的并称。战国时著名刺客,后亦以谓仗义行侠者。
- 31、荆妻:称谓。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 32、荆人:1.楚人,南人。2.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 33、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
- 34、荆桃:即樱桃。
- 35、荆飞:春秋时楚国勇士次非。
- 36、荆花:1.紫荆花。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 37、荆卿: 1.即荆轲。 2.指行险之人。
- 38、荆梓:荆地所产的梓木,质地优良,因用以喻优异人才。
- 39、荆玉:荆山之玉。即和氏璧。 喻美质贤才。
- 40、荆篮:用荆条编成的篮筐。
- 41、荆璞:指楚人卞和从荆山得的未经雕琢的璞玉。 比喻具有美好资质的人才。
- 42、荆关:柴门。 荆门山。泛指险要之地。五代画家荆浩﹑关仝师徒以擅画山水齐名,故并称'荆关'。
- 43、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
- 44、荆阮:传说中的古九塞之一。
- 45、荆台: 1.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
- 46、荆蓝:荆山﹑蓝田山的并称。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玉璞于此山;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出产闻名古今中外的蓝田玉。 指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
- 47、荆魏:战国时楚国与魏国的并称。
- 48、荆薪:柴草。
- 49、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年高季兴任后梁荆南节度使, 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世称荆南或南平。年为北宋所灭。
- 50、荆牛:《太平御览》卷九百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桓冲镇江陵,正会夕,当烹牛。牛忽孰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呪之曰:'汝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都督复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牛涕殒如雨,遂拜不止。值冲醉,不得启,遂杀牛。"后用以喻乞怜仍难苟活。
- 51、荆高:荆轲和高渐离的并称。后泛指任侠行义的人。
- 52、荆虹:即和氏璧。
- 53、荆杨: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54、荆筱:楚地所产的小竹。
- 55、荆蓁:1.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3.比喻艰危,困难。4.比喻恶人。 5.芥蒂;不快。
- 56、荆艳:楚地歌舞。后亦指女伎。
- 57、荆江: 荆江Jīng Jiāng (1) 长江中部从枝江到洞庭湖口的一段的别称。这一段长江蜿蜒曲折360公里,河床高于两岸平原 英 Jingjiang River
- 58、荆公:对宋王安石的尊称。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
- 59、荆宝:喻美好资质。
- 60、荆莽:荆棘草丛。
- 61、荆荼:亦作'荆荼'。指春秋时的楚国和舒国。舒在今安徽省庐江县境内,时为楚之与国,故连称。
- 62、荆朴:鞭笞,杖击。
- 63、荆葵:草本植物。
- 64、荆布:'荆钗布裙'之省。用为对己妻的谦称。
- 65、荆吴: 1.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汉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
- 66、荆枝: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后因以"荆枝"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
- 67、荆翼:楚国和晋国。楚本称荆;翼乃晋之别称。亦指原晋楚之地。
- 68、荆藜: 1.泛指蔓生山野的恶木莠草。 2.指劣质木料制的手杖。
- 69、荆鸠:鸟名。即楚鸠。
- 70、荆株:是指兄弟。
- 71、荆子:指刑杖。
- 72、荆楛:荆﹑楛皆木,材质粗窳,用以比喻粗劣之物。
- 73、荆牧:荆都郊外。
- 74、荆请:负荆请罪。
- 75、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
- 76、荆刺: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通常用于比喻失败或挫折。
- 77、荆草: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 78、荆轲: 荆轲Jīng Kē (1) (?—前 227年) 中国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结交名人。至燕国后,由田光介绍,被燕国太子丹拜为上卿。当时,秦军来灭亡韩国,赵国兵临燕国南境,燕太子丹十分恐惧,决定派他去秦国,以进献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地图和秦逃将樊于期人头晋见秦王赢政。秦王命令在咸阳举行隆重接见仪式。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他行刺秦王不中,被当场杀死 例 至丹以荆卿为计。(丹,指燕太子丹。荆卿为计,指太子丹密遣剑侠荆轲入秦,以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一事。后因谋剌失败,荆轲被杀。)——宋·苏洵《权书·六国论》 英 Jin Ke
- 79、荆浩: 词语解释⒈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唐末隐居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画山水,曾说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家之长以自成一体。将皴法与水晕墨章的画法推向成熟。著有《笔法记》。有《匡庐图》存世。
- 80、荆文璧:即和氏璧。宝玉名。
- 81、荆钗记: 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清代有元人柯丹丘作一说。今存本为明人改本。叙钱玉莲拒绝富豪孙汝权的求婚,宁嫁以荆钗为聘的穷书生王十朋。王中状元后,因拒绝赘为丞相女婿,被派往潮阳。孙汝权伪造休书,玉莲投江自杀遇救。后经种种曲折,夫妻团圆。近代许多剧种有此剧目。
- 82、荆川纸: 一种竹子制成的纸,薄而略透明,类似桃花纸。
- 83、荆棘剌: 亦作“荆棘列”。亦作“荆棘律”。 亦作:荆棘列荆棘律
- 84、荆棘列: 见“荆棘剌 ”。
- 85、荆棘律: 见“荆棘剌 ”。
- 86、荆介穗: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
- 87、荆芥散: 荆芥散用水煎,去滓温服,主治妇人崩漏腹痛,脉弦浮数。
- 88、荆三棱:草名。亦称三棱草。多生沼泽地。茎柔韧可织物或造纸,块茎富含淀粉,可酿酒。中医学上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症瘕积聚等症。
- 89、荆文王: 荆文王Jīngwénwáng (1) 楚文王 英 King of Chu State
- 90、荆州市: 在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北岸。1949年设沙市市,1994年与江陵县合设荆沙市。1996年改称荆州市。人口145.3万(1995年)。为湖北省重要城市、长江河港和江汉平原物资集散地。工业以轻纺、电子、机械为主。名胜古迹有古章华寺(楚灵王行宫遗址)、万寿宝塔、春秋阁、孙叔敖墓等。
- 91、荆州瘿: 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
- 92、荆州乐: 乐府杂曲歌辞名。
- 93、荆兰汤: 一种药名,主治五痔痛不可忍。
- 94、荆钗布袄: 荆钗布袄,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出处是元·汪元享《朝天子·归田》曲。
- 95、荆钗布裙: 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妇女简陋寒素的服饰。
- 96、荆钗裙布: 明·范受益《寻亲记·剖面》:“荆钗裙布,还有甚娇娆?” 荆钗裙布,是汉语词汇,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 97、荆棘丛生: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 98、荆棘丛里: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比喻境遇恶劣,坏人很多的地方。
- 99、荆棘满腹:谓多日不弹琴,手指变得不灵活,指法就生疏。比喻业精于勤荒于嬉。
- 100、荆衡杞梓:比喻优秀的人才。
荆中间的词语
更多>>- 1、班荆馆:五代和宋时设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
- 2、杜荆州:晋杜预曾官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故称。
- 3、槐荆散: 名称:槐荆散别名:槐荆散 组成:槐花1两,荆芥穗1分。
- 4、黄荆杖: 用黄荆木条制的刑杖。
- 5、通荆门:三国吴鼓吹曲名。韦昭制。曲共二十四句,其中十七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三字;三句,每句四字。
- 6、伪荆卿:犹言假壮士。荆卿,即壮士荆轲,战国卫人。为燕太子丹客,受命往刺秦王。
- 7、紫荆山: 1.山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北。1844年冯云山在此进行反清宣传工作,1851年洪秀全在山前金田村领导群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8、紫荆桠: 小叶六道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 9、僞荆卿: 犹言假壮士。荆卿,即壮士 荆轲,战国 卫 人。为 燕 太子 丹 客,受命往刺 秦 王。
- 10、乌荆圆: 一种药品,适用于治诸风缓纵,手足不遂,口眼斜,言语蹇涩,眉目俽动等。
- 11、黄荆子: 黄荆子,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negundoL。的果实。具有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之功效。用于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
- 12、班荆道故: 班荆道故bānjīng-dàogù (1) 铺开荆草,坐于道边。指老友相逢叙旧 英 squat/sit around on the grass and chat of old times
- 13、班荆道旧:亦作'班荆道故'。 谓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
- 14、隋珠荆璧:即隋珠和璧。
- 15、布裙荆钗:妇女朴素的服饰。
- 16、钗荆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 17、裙布荆钗:以布作裙,以荆代钗。比喻贫困。同“钗荆裙布”。
- 18、穿荆度棘:穿越荆棘丛生处。喻多经艰难路途。
- 19、蜗舍荆扉:象蜗牛壳似的房子,用荆条编的门户。形容极简陋狭小的房屋。扉:门户。
- 20、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fùjīng-qǐngzuì (1) 背上荆条请求责罚。表示真诚地认罪赔礼 例 我则做小,负荆请罪。——《元曲选外编·渑池会》 英 proffer a birch and ask for a flogging;apology for wrong-doing;be contrite and ask for pardon;carry a rod on one's back and ask to be punished;carry firewood and ask to be spanked
- 21、负荆谢罪: 负荆谢罪fù jīng xiè zuì (1) 背上荆条请求责罚。表示真诚地认罪赔礼 例 我则做小,负荆谢罪。——《元曲选外编·渑池会》 英 proffer a birch and ask for a flogging;apology for wrong-doing;be contrite and ask for pardon;carry a rod on one's back and ask to be punished;carry firewood and ask to be spanked
- 22、桃弓荆矢: 同“桃弧棘矢”。
- 23、识荆恨晚: 识荆恨晚shíjīng-hènwǎn (1) 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 英 regret to have made your acquaintance so late
- 24、棘地荆天: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
- 25、举动荆棘:一举一动,就象在刺树林里一样,比喻不能随意,事事都遭威胁。
- 26、披荆斩棘: 披荆斩棘pījīng-zhǎnjí (1) 砍倒荆棘开路 例 不愿披荆斩棘地从森林中穿过去 英 break through brambles and thorns (2) 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例 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 英 hack one’s way through difficulties
- 27、劈荆斩棘:1.原意指砍伐荆棘。 2.喻指扫清前进路途中的障碍。
- 28、天荆地棘: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 29、铜驼荆棘: 语出《晋书·索靖传》:索靖有远见,“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因以“铜驼荆棘”指变乱后的残破景象。
- 30、斩荆披棘:意思是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 31、满目荆榛: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 32、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 33、随珠荆玉: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出自《过程鱼门墓下作》。
- 34、王荆公体:指宋王安石诗的风格。安石曾封荆国公,故称。其诗遒劲清新,以绝句为最高。
- 35、三荆同株: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 36、蓬门荆布: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
- 37、泣荆之情: 词语解释⒈ 比喻人留恋旧物,缅怀往事。
- 38、肚里生荆棘:犹言心怀不善。
- 39、大意失荆州: 指疏忽大意,损失惨重。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蜀汉政治、军事重镇,由关羽镇守。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取荆州。
- 40、成都母亲负荆请罪:8月31日上午,一名女子穿着内衣、背着木条出现在成都春熙路的跨线天桥上,以负荆请罪的姿态寻找自己的女儿。
- 41、灵蛇之珠,荆山之玉: 词语解释⒈ 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42、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词语解释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sān rì bú dàn ,shǒu shēng jīng jí ]⒈ 谓多日不弹琴,手指变得不灵活,指法就生疏。比喻业精于勤荒于嬉。
- 43、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词语解释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⒈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引证解释⒈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引《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
荆结尾的词语
更多- 1、班荆: 在地上铺开荆条坐下:班荆相与食。
- 2、布荆:1.布裙荆钗,古代贫家女子的服饰。2.借指贫女。
- 3、柴荆:1.做柴用的小木。 2.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3.借指村舍。
- 4、钗荆:荆枝代作之钗。贫苦妇女的饰物。
- 5、成荆: 亦称“成庆”。
- 6、楚荆:指江陵。因江陵旧为楚都,后又为荆州治所,故称。
- 7、存荆:存楚。
- 8、分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时议分堂前紫荆花,荆花因之枯死。田真兄弟相感复合,荆亦再茂。后因以'分荆'喻兄弟分居。
- 9、负荆: 负荆fùjīng (1) 后世借用“负荆”表示认错赔礼 例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蔺列传》 例 负荆请罪 英 offer a humble apology
- 10、关荆: 1.五代画家关仝﹑荆浩的并称。
- 11、寒荆: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 12、棘荆: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 13、贱荆:谦称己妻。
- 14、白荆:灌木名。牡荆的一种。
- 15、大荆: 1.植物名﹐即牡荆。 2.指今陕西富平县境内的荆山。在甘泉山(今陕西淳化境)之南。
- 16、画荆:指有画饰的旗杆。
- 17、黄荆: 木名。牡荆的别称。
- 18、金荆:荆树的一种。
- 19、老荆:旧时老年人对人称自己妻子的谦称。
- 20、两荆:北魏时荆州和东荆州的合称。
- 21、蛮荆: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 22、牡荆:植物名。牡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的变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布于我国 长江 以南各省。果实和叶皆可入药。茎干坚劲,古以为刑杖。
- 23、披荆: 见“披荆斩棘 ”。
- 24、泣荆: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
- 25、三荆: 1.一株三枝的荆树。 2.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3.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胡三省注。
- 26、山荆: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 27、识荆: 识荆shíjīng (1) 敬辞。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今指初次见面或结识 例 避地曾来银岭居,识荆已是二年余。——元·鲁直《次程仲京韵》 英 have the honor of making your acquaintance
- 28、田荆: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析产,拟破堂前一紫荆树而三分之,明日,树即枯死。真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顇,是人不如木也。'兄弟感悟,遂合产和好。树亦复茂。后因以'田荆'为兄弟和好之典实。
- 29、亡荆:自称去世的妻子。
- 30、问荆: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很长,从根茎的节上长出直立的茎。春季长出的茎没有分枝,顶端有笔头状的穗,嫩时可以吃;夏季长出的茎有分枝,绿色,有退化的叶片。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 31、西荆:指荆楚西部地区。 指荆州。楚舞。
- 32、榛荆:犹荆棘。形容荒芜。
- 33、拙荆: 拙荆zhuōjīng (1) 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 英 my wife
- 34、紫荆: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状。早春先叶开花,花红紫色,簇生。庭园内常见栽培。可供观赏和药用。 2.紫荆,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 35、冠荆:指用荆条编制的帽子。
- 36、椒举班荆:春秋时,楚国椒举与声子友善。椒举逃亡到郑国,打算去晋国,在郑郊遇到也打算去晋国的声子,便'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遂以'椒举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
- 37、裙布钗荆:是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 38、地棘天荆: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 39、肉袒负荆: 肉袒负荆ròutǎn-fùjīng (1) 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表示愿受责罚 英 strip off the upper garment as a token of sincere apology——ready to submit to any punishment the other party may want to give
- 40、鲁女泣荆:比喻留恋旧物,勾起对往事的缅怀。
- 41、三田分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时议分堂前紫荆花,荆花因之枯死。田真兄弟相感复合,荆亦再茂。后因以'分荆'喻兄弟分居。
- 42、劈浪斩荆: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 43、被苫蒙荆:泛指受尽艰难,吃尽苦头。
- 44、李逵负荆:《李逵负荆》是元代康进之创作的杂剧。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9
- 繁体荆
- 五笔AGAJ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2) 灌木名。又名楚荆,楚木也。——《说文》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白刑堪为履。——《广州记》(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6) 荆山的简称(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8) 古国名荆之地。——《墨子·公输》荆有云梦。荆有长松。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形容词(1) 我的,属于我的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2) 贫寒的 。如:荆柴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