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衣摆:解释为衣服的下边沿。
- 2、衣胞: 衣胞yībāo (1) 在分娩胎儿之后,由子宫排出的胎盘和胎膜 英 plucenta
- 3、衣禀: 1.亦作"衣廪"。 2.指朝廷或官府所赐给的衣服粮食。亦泛指生活供给。
- 4、衣帛:指精美的丝绸服装。
- 5、衣钵: 衣钵yībō (1)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英 legacy; Buddhist monk’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
- 6、衣盋: 1.指师传的学问﹑技能等。盋,同"钵"。
- 7、衣缽: 衣钵yībō (1)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英 legacy; Buddhist monk’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
- 8、衣补:缝补衣被。
- 9、衣彩:相传老莱子行年七十,父母犹在,常身穿"五色彩褊襕衣,弄鶵鸟于亲侧"。事见《初学记》卷十七引《孝子传》。后遂用作典故,称孝养父母为"衣彩"。
- 10、衣岔: 1.衣服两旁开衩的地方。
- 11、衣橱: 衣橱yīchú (1) 存放或收藏衣服的橱柜或壁橱 英 wardrobe;chest-drawer;bureau
- 12、衣顶:清代标志功名等级的衣服和顶戴。亦借指功名。
- 13、衣兜: 衣兜,衣兜儿yīdōu,yīdōur (1) 口袋,衣服上的袋子 英 lap (2) 衣服上的口袋。也叫“衣袋” 英 pocket
- 14、衣幞:衣裳包裹。
- 15、衣襆:衣裳包裹。
- 16、衣篝:即衣熏笼。
- 17、衣圭: 1.古代的一种衣饰。在裳之右旁,另用一幅布帛对角裁开,缀于右后衽之上,使之钩而向前,谓之"衣圭"。
- 18、衣褐:泛指粗布衣服。
- 19、衣襋: 1.衣领。
- 20、衣架: 衣架yījià (1) 用以挂放衣服的架子 英 coat hanger;clothes-rack
- 21、衣巾: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衣服和头巾。 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指青领衣和方巾。明清时的秀才服式。 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 22、衣衿: 衣衿yī jīn (1) 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英 one or two pieces waking up the front of a Chinese jacket
- 23、衣襟: 衣襟yījīn (1) 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英 one or two pieces waking up the front of a Chinese jacket
- 24、衣褧: 1.见"衣锦褧衣"。
- 25、衣裾: 衣裾yījū (1) 衣服的前后襟 例 袅袅身轻约画图,轻风习习衣裾。——《梼杌闲评——明珠缘》 英 the front and the back of a Chinese robe or jacket
- 26、衣靠: 1.指武侠所穿的密扣紧袖束腰衣装。
- 27、衣褃:腋下的衣缝。指挂肩或腰身。
- 28、衣库:贮藏衣物的府库;堆存大批衣物的处所。
- 29、衣匳:衣箱。
- 30、衣奁:衣箱。
- 31、衣料: 衣料yīliào (1) 适宜做衣服的成品纺织品;尤指毛料或精纺毛织物 英 dress fabrics;materials for clothes (2) 够做一件衣服(如一女裙)的一段纺织品的长度 英 pattern
- 32、衣廪: 1.见"衣禀"。
- 33、衣领: 衣领yīlǐng (1) 连在衣服上或分开的带形物,它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用以装饰衣服的领口 英 collar
- 34、衣禄:犹俸禄。 衣食福分。
- 35、衣履: 衣履yīlǚ (1) 衣服和鞋,泛指衣着 例 衣履不整 英 clothes and shoes
- 36、衣貌:衣着外貌。
- 37、衣袂: 1.衣袖。 2.借指衣衫。
- 38、衣冕:衮衣和冠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 39、衣囊:盛衣服的包裹或口袋。
- 40、衣纽:衣扣。
- 41、衣牌:旧时上海钱业市场用语。银元一元兑换铜元的行市。因最初由估衣业挂牌开岀,故称。
- 42、衣袍:袍子,长外衣。 泛指衣服。 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 43、衣帢: 1.便衣与便帽。
- 44、衣箧:藏衣服的小箱。
- 45、衣衾:衣服与被子。 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 46、衣裘:夏衣冬裘。 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 47、衣袪: 1.衣服的袖口。亦泛指衣袖。
- 48、衣裙:下裳。泛指衣和裙。
- 49、衣衽: 1.指衣裳前幅的下边。
- 50、衣襂: 1.衣衫。
- 51、衣衫: 衣衫yīshān (1)单衣;衣服 英 coat or clothing
- 52、衣饰: 衣饰yīshì (1) 衣着和装饰 例 她很朴实,从不在衣饰上用心思 英 costumes
- 53、衣绶: 1.朝服与佩绶。
- 54、衣笥: 1.盛衣服的竹器。
- 55、衣幍: 1.便衣与便帽。
- 56、衣绦: 1.衣带。
- 57、衣橐: 1.衣囊。
- 58、衣箱: 衣箱yīxiāng (1) 盛衣服的箱子 英 trunk;suitcase
- 59、衣薪:用柴草包裹尸体。语出《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孔颖达疏:"而棺椁自殷已后,则夏已前棺椁未具也。"
- 60、衣绣: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 61、衣缨: 1.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装。 2.借指官宦世家。
- 62、衣盂: 1.衣食器具。
- 63、衣簪: 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装。常借指官吏与世家大族。
- 64、衣藻:亦称“单衣藻”。绿藻门,衣藻科。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 65、衣帻: 1.衣服与头巾。
- 66、衣褶:衣服的褶裥。
- 67、衣装: 衣装yī zhuāng 1. 随身的衣服及行装。 英 clothing; headgear and footwear; 2. 衣着,衣饰。 例 贫亦罄衣装。——清·方苞《狱中杂记》
- 68、衣眦: 1.指交领。
- 69、衣柜: 衣柜yīguì (1) 存放衣服用的立式柜 英 robe (2) 存放或收藏衣服的壁橱 英 wardrobe; chest-drawer;bureau
- 70、衣桁: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 71、衣棱:衣角。
- 72、衣被:1.衣服和被褥。 2.单指衣服。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4.穿衣盖被;给人穿衣盖被。 5.比喻养护,加惠。 6.引申为包含。 7.比喻蒙受恩泽,得益。
- 73、衣裓:衣襟。亦指僧衣。 佛教徒挂在肩上的长方形布袋,用作拭手和盛物。一种盛花之器。
- 74、衣蛾: 衣蛾yī’é (1) 几种小黄色或浅黄衣蛾,它的幼虫吃有机物质(如毛织品、毛皮或皮革) 英 casemaking clothes moth
- 75、衣裳: 衣裳yīshang (1) 衣服的通称 例 身上衣裳。——唐·白居易《卖炭翁》 例 与衣裳。——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例 泪满衣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例 振衣裳。——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英 clothing
- 76、衣着: 衣着yīzhuó (1) 指身上的穿戴;服装的式样;穿戴的方式 英 clothing,headgear and fortwear
- 77、衣饟:衣服粮饷。
- 78、衣食: 衣食yīshí (1)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英 food and clothing
- 79、衣物: 衣物yīwù (1) 指衣服和器物 例 搜索衣物。——《广东军务记》 英 clothing and other articles of daily use
- 80、衣服: 衣服yīfu (1) 衣裳服饰。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 英 garment;clothing;clothes
- 81、衣鱼: 1.即蠹鱼。 2.紫服和鱼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
- 82、衣折: 1.衣服的褶裥。
- 83、衣章: 1.衮衣上的花纹。
- 84、衣钩: 衣钩yīgōu (1) 金属或其他坚韧材料做成或弯成的曲线形或弯角,用以钩住衣服 英 clothes hook
- 85、衣工: 1.制衣工匠。
- 86、衣冠: 衣冠yīguān (1) 衣服和礼帽 英 clothes and hat (2) 服饰 例 衣冠不整 英 dress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例 衣冠之弟 英 gentle
- 87、衣车: 1.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一种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的车子。可卧息,亦兼载衣服。《释名.释车》:"衣车,前户。所以载衣服之车也。"王先谦疏证补引孙诒让曰:"衣车前户者,对辎车后户也。《说文.车部》云:'辎,軿车,前衣车后也。'汉时辎车﹑軿车﹑衣车三者制度盖略相类,故《苍颉篇》云:'軿,衣车也。'明其形大同,惟以前后衣蔽及开户,微有区别。盖軿车四面有衣蔽,故此下文云:'軿车,軿,屏也。四面屏蔽,妇人所乘牛车也。'衣车则后有衣蔽而前开户,可以启闭。辎车则前有衣蔽,后开户。故刘云:'衣车,前户。'而许君又以'軿车,前衣车后'释辎车也。苏舆曰:'定九年《传》载"葱灵寝于其中而逃"'孔疏引贾逵云:'葱灵,衣车也。'……《汉书.霍光传》:'﹝昌邑王﹞略女子,载之衣车。'则衣车亦妇人所乘,故有葱与灵,亦为隐蔽形容之用,又兼载衣服可卧息也。"一说泛指有帷幕遮蔽的车子。 2.衣服与车子。 3.方言。指缝纫机。
- 88、衣带:束衣的带子。 衣与带。亦代称衣着,装束。 见'衣带水'。
- 89、衣单:袈裟和度牒。
- 90、衣分: 衣分yīfēn (1) 子棉上纤维的重量与子棉重量的比,通常用百分率来表示,是评定棉花品种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 英 ginning outturn;gin turnout
- 91、衣覆: 1.犹覆盖。
- 92、衣格:存放衣物的框格家具。
- 93、衣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
- 94、衣甲: 1.铠甲。
- 95、衣锦: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 96、衣包: 衣包yībāo (1) 旧时祭奠时烧给死者的用纸做的衣服和装着纸钱的纸袋 英 clothing bag used for travel
- 97、衣后穿: 1.汉邓通以濯船为黄头郎。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衫襦的横腰)带后穿"。觉后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如梦中所见,遂宠幸之。事见《史记.佞幸列传》。后遂以"衣后穿"为谨身媚上,拍马奉迎的典故。
- 98、衣熏笼:熏衣服的竹笼。
- 99、衣薰笼: 薰衣服的竹笼。宋 高承《事物纪原·舟车帷幄·薰笼》:“晋《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衣薰笼。当亦 秦 汉 之制也。”
- 100、衣帽间: 衣帽间yīmàojiān (1) 专设有存物柜的房间;尤指设有供运动员个人单独存放衣服和专用设备的柜橱并供更换运动服的房间 英 locker room (2) 供客人临时存放衣帽的房间 英 cloakroom
衣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摆衣裳: 将洗过的衣裳在水中摆荡揉洗1的意思。
- 2、白衣冠: 白衣冠báiyīguān (1) 吊丧的冠服 英 funeral costume in white
- 3、短衣帮: 短衣帮duǎnyībāng (1) 旧时劳动人民穿短衣,故短衣帮指劳动人民 英 labouring masses
- 4、胞衣地:埋胞衣的地方。犹言出生地。
- 5、传衣钵: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 6、传衣鉢: 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宋史·范质传》:“﹝ 质 ﹞举进士时,和凝 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 质 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鉢’。”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 冯当世《赠彭器资诗》:“当时已自传衣鉢,羞媿犹为食肉僧。”
- 7、布衣交:谓不拘身分地位高低的朋友。因布衣一般为平民所服,亦指贫贱之交。
- 8、裁衣日:指适宜于裁制衣服的黄道吉日。旧时迷信,以为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制衣则有福。
- 9、草衣士:指隐遁不仕之人。
- 10、青衣谶:谓帝王被俘﹑受辱的预兆。
- 11、化衣尘: 指所蒙受的使衣着变色的尘土。多形容仕途奔波之苦。语出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
- 12、吃衣饭: 1.亦作"吃衣饭"。 2.谓营业,做买卖。
- 13、穿衣镜: 穿衣镜chuānyījìng (1) 用来修整衣冠、端正仪表的大镜子 英 full-length mirror
- 14、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15、白衣道: 1.清代民间秘密社团之一。也名在理教。为白莲教支派。相传为明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创立﹐奉南海大师观世音菩萨为教祖。入教者须穿白衣以供奉白衣大士﹐故称。
- 16、捣衣石: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陕西省勉县旧褒城县境有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东汉张鲁女捣衣所用之石。又荆州秭归县境古有屈原宅﹐亦有捣衣石。
- 17、捣衣砧: 木质,形状为棒球棒状,长约30~35公分不等。多为杨树木。用于洗衣,捣衣把衣服中的水分及污物敲打出。
- 18、擣衣石: 1.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2.陕西省勉县旧褒城县境有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东汉张鲁女捣衣所用之石。又荆州秭归县境古有屈原宅﹐亦有捣衣石。
- 19、洗衣店: 洗衣店xǐyīdiàn (1) 替人洗衣的商店 英 laundry
- 20、洗衣粉: 洗衣粉xǐyīfěn (1) 用于洗涤衣物的粉状或颗粒状化学洗涤剂 英 washing powder
- 21、奉衣巾:犹奉巾栉。
- 22、黄衣夫: 宫廷仆役。衣黄,故称。
- 23、大衣服:古代会客时穿的长衣。
- 24、更衣曲:唐新乐府名,刘禹锡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立为皇后事为题材。参阅《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五.更衣曲》。
- 25、更衣室: 更衣室gēngyīshì (1) 适于个人换衣服的房间 英 changeroom (2) 设有供运动员个人单独存放衣服和专用设备的柜橱并供更换运动服的房间 英 locker room
- 26、估衣行: 出售旧衣或做工粗糙的店铺。
- 27、挂衣冠:犹挂冠。
- 28、画衣冠: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着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刑罚,称为'画衣冠'。
- 29、黑衣郎: 据唐·张读《宣室志》卷八载:洛阳·崇让里·李氏宅有怪异,无人居。
- 30、浣衣局: 明代犯罪女子服役洗衣处。
- 31、浣衣里: 晋·嵇绍安葬处。
- 32、嫁衣裳: 1.出嫁时的衣裳。
- 33、绛衣娘:荔枝的别名。
- 34、锦衣卫: 锦衣卫jǐnyīwèi (1) 明代护卫皇宫亲军。明太祖时始设,权力极广、兼理侦察、逮捕、审讯之事。也是明代的一个特务机构 英 imperial guards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eventually became a sort of SS troops
- 35、小衣襟: 见“小襟 ”。
- 36、白衣酒: 1.白衣人所送之酒。
- 37、睡衣裤: 两件式配套或连体式穿着的睡衣。
- 38、緑衣郎:1.古代低级官员官服为绿色。 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2.指新科进士。
- 39、朱衣郎: 指年轻的官员。
- 40、铁衣郎:指战士。
- 41、黑衣郞:据唐张读《宣室志》卷八载:洛阳崇让里李氏宅有怪异,无人居。开元中,有王长史购之以为家。一夕,闻哀啸声,见有黑衣人立几上,长史弟射之,嗥叫跳屋而逸。后长史召工修房,于重舍内得一死猿,有矢贯胁,乃悟黑衣人即所见之猿。后因以“黑衣郎”作猿的别称。
- 42、牛衣泪: 1.见"牛衣对泣"。
- 43、朱衣吏:古代贵戚﹑大臣外出的前导之吏,着朱衣。
- 44、绣衣吏: 1.见"绣衣直指"。
- 45、連衣裙: 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 46、缬衣帘:结彩之帘。
- 47、打衣粮:谓分发衣服﹑粮食给士兵。
- 48、曝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 49、蟆衣草: 1.亦作"蟇衣草"。 2.车前草的别名。
- 50、麻衣仙: 即麻衣道者。
- 51、麻衣相: 见“麻衣相法 ”。
- 52、青衣梦:《南史.宋纪上.武帝》﹕"﹝帝﹞后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后遂以"青衣梦"指刘裕所创帝业。
- 53、脂衣柰:苹果的一种。
- 54、雪衣娘:即雪衣女。
- 55、成衣铺: 缝制衣服的店铺。
- 56、牛衣泣:牛衣:用草或麻编成的给牛御寒、遮雨的东西。睡在牛衣里,相对着哭泣。比喻夫妻共守贫寒。亦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 57、青衣鱼: 1.妾鱼的异名。又称鳑魮鱼。游江河间﹐常一﹑二相随﹐犹如青衣婢女﹐故称。
- 58、青衣神:即蚕丛氏。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
- 59、簑衣裙:草编的下衣。
- 60、蓑衣裙:草编的下衣。
- 61、连衣裙: 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 62、白衣人: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2.旧指平民。
- 63、白衣士: 1.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
- 64、释衣服: “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大千世界,万物纷呈,其名各异。百姓大众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
- 65、授衣假:1.指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 2.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
- 66、授衣月:指农历九月。
- 67、白衣相: 1.亦作"白衣卿相"。
- 68、孝衣裳: 见"孝衣"。
- 69、雪衣女: 1.白鹦鹉。
- 70、压衣刀:护身刀;匕首。
- 71、地衣瘿: 地衣体上的一种粒状物。
- 72、御衣黄:牡丹花名。因其色如君王袍服之色,故称。
- 73、乌衣巷: 诗篇名。唐代刘禹锡作。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是东晋士族名门的聚居区。全文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燕子栖息处的变迁,写出昔日豪门世族的衰落,是唐代咏史怀古诗中的名篇。
- 74、乌衣国: 1.神话中的燕子之国。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乌衣巷》:"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宋戴复古《燕》诗:"闻说乌衣国,低连海上村。"金庞铸《田器之燕子图》诗:"乌衣之国定何许,一双燕子能飞来。"后因以之为男女结合之地的典实。
- 75、白衣会: 1.昴星为著名之星团。其星气如云非云﹐似烟非烟﹐望之如白气﹐故称。后世星象家附会成为有凶灾之征兆。 2.谓帝室有丧﹐公卿素服而朝。 3.指民间集会。
- 76、洗衣机: 洗衣机xǐyījī (1) 洗涤衣物的机器 英 washwheel;washer;washing machine
- 77、红衣炮:明代称西洋制大炮。
- 78、小衣裳: 1.贴身穿的单衣单裤。 2.小孩儿穿的衣裳。
- 79、緑衣人:指邮递员。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故名。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 80、金衣丹: 1.橘实的美称。
- 81、牛衣客: 1.指贫寒之士。
- 82、青衣人:差役﹐皂隶。
- 83、游衣冠:汉代制度,每月初一将高帝的衣冠从陵墓的宫殿中移到祭祀高帝的宗庙里去,谓之"游衣冠"。
- 84、白衣没: 唐大中 时 南诏 部队名。
- 85、正衣冠: 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 86、地衣门: 属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低等植物中的地衣类 地衣门:是植物界中最特殊的类型,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等特征。固把地衣看成独立的门,约2万5千余种。
- 87、朱衣官: 穿红色官服的官员。
- 88、朱衣鸟: 鸟名。
- 89、深衣制: 深衣属于汉服,古时上下通行之衣为深衣,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亦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
- 90、脱衣舞:也称艳舞,用来形容各种包含情色和性意味的舞蹈。
- 91、包衣昂邦: 内务府总管。
- 92、锦衣绣袄: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指华丽的衣服。
- 93、白衣苍狗: 1.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94、白衣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
- 95、白衣卿相:虽无功名在身,地位却与卿相无别的人。
- 96、白衣仙人: 1.指观世音菩萨。因常着白衣﹑坐白莲中﹐故称。
- 97、白衣公卿:唐代推重进士的称号。
- 98、白衣大士: 1.亦作"白衣仙人"。
- 99、白衣观音: 1.亦作"白衣仙人"。
- 100、班衣戏采: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衣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案衣: 1.铺在桌案上面做装饰和保护用的布帛。
- 2、败衣: 1.衣裳破旧。 2.使衣衫不整。
- 3、白衣: 白衣báiyī (1) 白色衣服 例 新娘身穿白衣 英 white (2) 古∶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 英 commoner without rank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英 low official
- 4、半衣:古代妇女穿的一种短上衣。
- 5、班衣:即斑衣。指相传老莱子为戏娱其亲所穿的彩衣。
- 6、斑衣:汉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彩衣。亦指服彩衣。
- 7、颁衣:帝王所赏赐的衣服。
- 8、包衣: 包衣bāoyī (1) 奴仆(满语“包衣阿哈”的省略语) 英 slave
- 9、宝衣: 1.贵重的衣服。 2.僧﹑道的衣服。
- 10、胞衣: 胞衣bāoyī (1) 胎盘;包于胎儿体表的一层膜。也叫“衣胞”或“胎衣”,中医入药 英 after birth
- 11、褓衣: 1.婴儿衣。
- 12、褒衣: 赏赐的礼服。 宽大之衣。
- 13、襃衣: 1.亦作"褒衣"。亦作"裒衣"。 2.赏赐的礼服。 3.宽大之衣。
- 14、薜衣:"薜荔衣"的简称。
- 15、弊衣: 1.破旧之衣。 2.古代的一种裤子。
- 16、壁衣: 壁衣bìyī (1) 装饰墙壁的织物 英 wall cloth(tapestry)
- 17、敝衣:破旧衣服。亦指穿戴破旧。
- 18、鷩衣:古代帝王享先公及飨射所用之服。亦为侯伯命服。以鷩等七章为画饰,故称。其制始于周,后世因之。北周皇后受献茧时亦服此衣,唐代为二品官服,宋以后废。
- 19、褊衣: 1.紧身衣。
- 20、布衣: 布衣bùyī (1) 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英 clothes made of cloth (2) 平民百姓 例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例 有布衣毕昇。——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英 cloth gown worn by scholars not in government
- 21、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 22、鳪衣: 1.北周和隋时皇后采桑时所穿的翟衣,色黄。
- 23、彩衣:《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 24、采衣:指彩色之衣。亦指未冠者之服。
- 25、裁衣: 1.裁剪衣料缝制衣服。 2.即裁缝。
- 26、蚕衣: 1.蚕茧的别称。 2.古时皇后等亲蚕时所穿的衣服。 3.丝织品所制的衣服。
- 27、黪衣:浅黑布做的衣服。
- 28、草衣:编草为衣。引申为粗劣的衣服。隐者的衣着。指一种藻类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连带一层薄土铲下来可作肥料。
- 29、操衣:制服。
- 30、襜衣: 1.遮至膝前的短衣。即围裙。
- 31、蝉衣:比喻解脱、卸除。
- 32、氅衣: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风寒,其形制不一。
- 33、肠衣:脱去脂肪晾干的猪肠或羊肠。可用以制香肠﹐或做羽毛球拍的弦。旧时亦用以做缝合伤口的线。
- 34、晨衣: 清晨所穿的便服。
- 35、衬衣: 衬衣chènyī (1) 贴身穿在里面的单衣。也用指衬衫 英 shirt;underclothes
- 36、成衣: 成衣chéngyī (1) 服装加工 例 成衣店 英 tailoring
- 37、螭衣:古代王侯﹑贵官所穿的蟒服。
- 38、赤衣: 红色衣服。古代显贵者所穿。 赭衣。古代罪犯所穿。因亦借指犯人。
- 39、初衣:谓入仕前的衣着。
- 40、触衣: 1.内裤的别称。
- 41、垂衣: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42、纯衣:古时士的祭服,以丝为之。《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余衣皆用布,唯冕与爵弁服用丝耳。"一说,纯当读为"黗",黄黑色。见王引之《经义述闻.纯衣》。
- 43、春衣:春季穿的衣服。
- 44、鹑衣: 鹑衣chúnyī (1) 补缀的破旧衣衫 例 鹑衣蔽体 英 ragged clothes
- 45、麤衣: 1.亦作"麄衣"。 2.粗布衣服。
- 46、毳衣:1.古时天子、大夫的衣服。 2.毛皮制作的衣物。3.僧人的衣物。
- 47、翠衣:绿色的衣服。翠鸟的羽毛。 借指翠鸟。
- 48、襌衣: 1.单层的衣服。
- 49、倒衣: 1.《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孔颖达疏:"群臣当以失晩,复恐后期,故于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着衣裳而朝君。"后因以"倒衣"谓忙于公务。 2.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 50、捣衣: 捣衣dǎoyī (1)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英 beat clothes when washing
- 51、擣衣: 捣衣dǎoyī (1)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英 beat clothes when washing
- 52、递衣:谓轮流穿一件衣服。
- 53、典衣: 1.典押衣服。 2.指饮酒。
- 54、貂衣:用貂皮制的衣服。
- 55、蝶衣:1.蝶翅。 2.喻轻盈的花瓣。
- 56、定衣:僧衣。
- 57、冬衣: 冬衣dōngyī (1) 人们在冬天穿的、用来防寒的服装 英 winter clothing
- 58、犊衣:牛衣。
- 59、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
- 60、短衣: 短衣duǎnyī (1) 指带短下摆或短后摆的紧身上衣 英 coatee
- 61、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
- 62、耳衣:戴在耳朵上御寒的用具。
- 63、反衣:反穿衣服。
- 64、绯衣:1.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2.借指官吏。 3.红色衣服。
- 65、奋衣: 1.振衣去尘。 2.将身上的衣服抖伸﹐表示远行。 3.犹拂袖。表示气愤。
- 66、丰衣: 1.宽大的衣服。古时儒生所穿。 2.谓衣服足够穿用。
- 67、凤衣:道教称仙人的衣服。
- 68、逢衣: 1.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穿。
- 69、缝衣: 1.缝掖之衣。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穿。 2.缝制衣服。
- 70、复衣:有衣里,内可装入绵絮的衣服。
- 71、腐衣: 1.豆腐衣。大豆磨浆﹐烧煮后脂肪和蛋白质上浮凝结而成。又名豆腐皮。
- 72、覆衣:犹覆被。谓以衣加惠。
- 73、黻衣:古代礼服名。绣有青黑色花纹。
- 74、黼衣:绣有黑白斧形的礼服。
- 75、杠衣: 1.蔽车盖柄的布。
- 76、缟衣:白绢衣裳。 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 77、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 78、跟衣: 1.犹足衣。
- 79、弓衣:装弓的袋。
- 80、宫衣:宫人所制之衣。 宫中女子所穿之衣。亦指仿照宫样所制女子之衣。
- 81、篝衣:把衣服放在熏笼上烘干或烘暖。
- 82、估衣: 估衣gùyī (1) 收卖的旧衣 英 secondhand clothes
- 83、故衣: 平素穿的衣服。 旧衣。
- 84、衮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 借指帝王或上公。
- 85、寒衣: 寒衣hányī (1) 冬天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例 就居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英 winter clothing
- 86、汗衣:即汗衫。
- 87、号衣: 号衣hào yī 1. 旧时差役或兵丁所穿的统一服装。 例 又有几个穿着号衣,上写着“城武县民壮”字样。——《老残游记》 英 livery uniform; livery; 2. 狱中犯人的衣服。上有记号,故称号衣。
- 88、皓衣:鲜明洁白的衣服。
- 89、鹤衣:鹤毛。喻指雪。
- 90、褐衣: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 借指贫贱者。
- 91、黑衣: 黑衣hēiyī (1) 王宫卫士的代称。上古王宫卫士身穿黑衣 例 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英 guard of palace
- 92、护衣:梳洗时披在衣服上的外罩。
- 93、浣衣:亦作'澣衣'。洗衣。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
- 94、黄衣: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借指僧道或宦官。 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 95、卉衣: 1.即卉服。 2.泛指粗布衣。
- 96、翚衣:皇后服之一种,素质﹑五色﹑以翚雉为领褾。
- 97、翬衣:皇后服之一种,素质﹑五色﹑以翚雉为领褾。
- 98、诨衣:写上淫词秽语的衣服。
- 99、魂衣:死者所穿之衣。
- 100、击衣:春秋末晋人豫让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为赵襄子等所灭﹐豫让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赵襄子﹐未成而自杀。自杀前﹐要求赵襄子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 拼音yī,yì
- 注音ㄧ
- 笔划6
- 繁体衣
- 五笔YEU
基本释义
yī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2) 同本义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披紫衣。(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10) 另见yìyì动词(1) 穿衣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褐。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3) 遮盖;包扎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5) 依靠。后作“依”(6) 另见yī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