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óng wén guǎn |
注音: | ㄏㄨㄥˊ ㄨㄣˊ ㄍㄨㄢˇ |
弘文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 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 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 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 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 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国语词典:
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
网络解释:
弘文馆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与弘文馆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