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
拼音: | zhì guài |
注音: | ㄓˋ ㄍㄨㄞˋ |
志怪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记述怪异之事。古典小说的一类。盛于魏晋﹑南北朝。
引证解释:
⒈ 记述怪异之事。古典小说的一类。盛于魏晋、南北朝。
引《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晋书·祖台之传》:“撰志怪书行於世。”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序》:“予闲居,乘兴偶作一十二章,颇类志怪放言,每章可致一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记载怪异之事。 清王慧《禹陵》诗:“铸金九土贡,誌怪八方经。”
国语词典:
记载怪诞不经的事情。
网络解释:
志怪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志
- 五笔FNU
- 五行火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