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子
拼音:dūn zi
注音:ㄉㄨㄣ ㄗˇ
词性: 名词

墩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墩子dūnzi

(1) 厚而大的一整块木头或石头

菜墩子
a block of wood or stone

(2) 讥讽发呆的人

这人活像木头墩子脑袋,不开窍儿
boab

引证解释:

⒈ 厚而粗大的木块或石头。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要这块木头墩子作甚么?”

如:这人坐在石墩子上。

⒉ 堆状物。

吴组缃《山洪》三:“他们一篮篮装起来,提到碓房门前去,堆做整齐的墩子。”

国语词典:

粗大的石块或木头。

网络解释:

墩子

  • 川菜中厨师种类之一,主要职责是切菜、配菜的(菜品管理及菜品看相、花刀技术)。也叫二厨。也有芥末墩子的意思。
  • 油墩子是将调稀的面糊,用勺舀少许倒入既定的椭圆形铁模勺中,随即放上带有葱花和盐的萝卜丝,再复以面糊,举勺下入油锅永,永至呈现黄褐色时取出,凉透可食,脆香有味。上海街头时见这种小吃,多少年来一直流行。路人腹饥眼馋,可随见随买,在路上边走边吃,别有一番风味。
  • 街头小吃流传下来的还有油炸臭豆腐干。早年多在夜晚挑担沿街喊卖,一旦夜作人闻声,便临窗喊住,此际附近常见有人持盛器来买,路入便就摊坐上条凳,但等臭干出锅送上。臭干一般不十分咸,带有鲜味,入油锅永,外脆内软,撒上少许辣糊,十分鲜香可口。上海人一向喜欢吃这种食物。近年街头也偶见卖,往往是供不应求。
    • 1、他墩子清凉的湖边,用手捋起湖水喝了一些。
    • 2、声音,是从后几进房子间的天井里传过来的,舒展奋力把旁边的透花雕石墩子挪到墙根,和风哥攀上矮墙,偷偷的从灰色小青瓦垒成的花格中,朝天井望进去。
    • 3、任城上,高俅抚着城头的墩子向外面看去,漫山遍野插满了梁山贼人的旗帜,十二个方阵前站着十二个。
    • 4、她颤颤巍巍地从树墩子上面跌了下来,一屁股坐在地上,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树墩子
    • 5、徐傻子娴熟地再次抓起身旁的又一块松木,摆放在青灰须子而且砍痕遍布的木墩子上,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以往的动作,仿佛不知疲倦。
    • 6、墩子,去回我屋让你嫂子把炕柜底下的那个带红边的黑包袱给我拿来。

    字义分解

    • 拼音dūn
    • 注音ㄉㄨㄣ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FYBT
    • 五行

    (1)(名)土堆。

    (2)(名)大而厚的木头或用砖石、水泥砌成的基础:门~。

    (3)(量)用于丛生的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两~谷子。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