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宰
拼音:yòu zǎi
注音:一ㄡˋ ㄗㄞˇ

右宰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春秋时卫国官名。

引证解释:

⒈ 春秋时卫国官名。

《左传·隐公四年》:“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
杨伯峻注:“右宰, 卫国官名…… 丑,人名。”
《左传·襄公十四年》:“右宰穀从而逃归, 卫人将杀之。”
《吕氏春秋·观表》:“郈成子为鲁聘於晋,过衞,右宰穀臣止而觴之。”
高诱注:“右宰穀臣,卫大夫也。”

网络解释:

右宰

  • 右宰(yòu zǎi),汉语词语,春秋时卫国官名。
  • 字义分解

    • 拼音yòu
    • 注音ㄧㄡ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KF

    (1)(名)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右边。

    (2)(名)西:山~(太行山以西的地方;后专指山西)。

    (3)(名)“上”。

    (4)(古人以右为尊):无出其~。

    (5)(动)〈书〉崇尚:~文。

    (6)(形)保守的;反动的:极~|~ 派|~倾。

    (7)〈书〉同“”。

    • 拼音zǎi
    • 注音ㄗㄞ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UJ
    • 五行

    (1)(动)主管;主持。

    (2)(名)古代官名。

    (3)(动)杀(牲畜、家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