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
拼音:dōng bù lā
注音:ㄉㄨㄥ ㄅㄨˋ ㄌㄚ

冬不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冬不拉dōngbulā

(1) 见“东不拉”

tamboura

引证解释:

⒈ 哈萨克语dombra译音。哈萨克族拨弦乐器。琴腹呈梨形,正面平,背面有平、凸两种,颈细而长,颈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一般有两根弦。

网络解释:

冬不拉

  •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北亚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中国新疆、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哈萨克族、鄂伦春族中尤其流行。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 1、他们弹着冬不拉,唱着欢快的民歌。 
    • 2、确实,我们变得异常警觉,远远听到冬不拉的琴弦声,就把我们给吓跑了,根本不可能把我们装进猎袋里去。
    • 3、手风琴、吉他、贝司、曼德琳、三弦……有一次,为了学冬不拉和弹拨儿,他还拜一位不会说汉语的刮胡店老板为师,在新疆住了半年。
    • 4、在这个音乐世界中,电子元素、电吉他和原声吉他、冬不拉、迪吉里杜管以及竖琴管弦乐团共同创造了原始的声音。
    • 5、在我们的音乐集会里,花半个钟头来调冬不拉的弦儿,或是把大鼓小鼓都敲到全音,也没有人在意。
    • 6、专辑里面有九首歌,只有冬不拉,手风琴,手鼓三样乐器。

    字义分解

    • 拼音dōng
    • 注音ㄉㄨ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TUU
    • 五行

    (1)(名)一年的第四个季节:~季。

    (2)姓。

    (3)(拟)敲鼓或敲门等声音:鼓声~~。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