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血
拼音: | máo xuè |
注音: | ㄇㄠˊ ㄒㄩㄝˋ |
毛血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2.指鸟兽。 3.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引证解释:
⒈ 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引《孔子家语·问礼》:“玄酒以祭,荐其毛血。”
《旧唐书·孝友传·崔沔》:“未有火化,茹毛饮血,则有毛血之荐。”
⒉ 指鸟兽。
引唐杜甫《雕赋》:“观其夹翠华而上下,卷毛血之崩奔,随意气而电落,引尘沙而昼昏……斯亦足重也。”
宋李纲《答宾劳》:“譬犹仗下之马,韝上之鹰,饱毛血而不搏,飫芻豆而不鸣。”
⒊ 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引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国语词典:
鸟的毛和血。
网络解释:
毛血
字义分解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毛
- 五笔TFNV
- 五行水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5.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6. 行动急躁:毛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8.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9. 货币贬值:钱毛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11. 姓。
与毛血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