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书
拼音:xí shū
注音:ㄒ一ˊ ㄕㄨ

檄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檄文。

引证解释:

⒈ 檄文。参见“檄”。

《六韬·分合》:“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
《后汉书·寇恂传》:“檄书至, 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於温下。”
唐刘长卿《行营酬吕侍御》诗:“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宋刘过《水龙吟·寄陆放翁》词:“想见鸞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

国语词典:

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征召等。

网络解释:

檄书

  • 檄书,xí shū,檄文。
    • 1、宿乃以檄书招师古,而说武俊曰张公与君为兄弟,欲同力驱两河归天子,众所知也。
    • 2、叶兆雄奉令檄书“邪教女赵霜月欲袭山寨”。
    • 3、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 
    • 4、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
    • 5、我看过陆逊递过来的檄书,说道孙策大军已进抵由拳,许贡此番邀会必是商讨御敌方略,只是以许贡之力,岂能挡得住孙策精锐之师,这剑池之会伯言或可不去。
    • 6、董璋檄书至,又有遗季良、廷隐及李肇书,诬之云,季良、廷隐与己通谋,召己令来。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ㄧˊ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SRYT
    • 五行

    (1)(名)檄文。

    (2)(动)〈书〉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