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ù qǐ jǐ liáng |
注音: | ㄕㄨˋ ㄑ一ˇ ㄐ一ˇ ㄌ一ㄤˊ |
词性: | 成语 |
竖起脊梁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振作精神,担当大事。
引宋陈亮《癸卯秋与朱元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於门下归心而已。”
明瞿汝稷《指月录·无为军冶父道川禅师》:“﹝东齐谦﹞且曰:‘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汝能竖起脊梁,了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
国语词典:
比喻振作精神。
如:「竖起脊梁做事。」
网络解释:
竖起脊梁
竖起脊梁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作为中国人,就要竖起脊梁,干出个样子来,绝不能低三下四、丧权辱国。
- 2、你千万不能丧失信心,要振作精神再干。
- 3、我们一定要振作精神,闯过这个难关。
- 4、各级干部都要振作精神,努力作,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 5、我们要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要知道哀莫大于心死!
- 6、在遭受挫折后,与其垂头丧气,不如振作精神,重新再干。
字义分解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9
- 繁体竪
- 五笔JCUF
- 五行木
(1)(形)跟地面垂直的:~井。
(2)(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画一条~线|~着再挖一道沟。
(3)(动)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电线杆。
(4)(名)(~儿)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5)〈书〉(名)年轻的仆人:~子。
- 拼音qǐ
- 注音ㄑㄧˇ
- 笔划10
- 繁体起
- 五笔FHNV
- 五行木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 拼音jǐ
- 注音ㄐㄧˇ
- 笔划10
- 繁体脊
- 五笔IWEF
- 五行木
(1)(名)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柱:~髓|~椎。
(2)(名)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山~|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