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鼓
拼音:zhàng gǔ
注音:ㄓㄤˋ ㄍㄨˇ

杖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鼓名,打击乐器。

引证解释:

⒈ 鼓名,打击乐器。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革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
宋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
《元史·礼乐志五》:“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上施五綵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网络解释:

杖鼓

  • 杖鼓,是中国古代细腰鼓类乐器,东传高丽后成为朝鲜族的重要击膜鸣乐器。杖鼓清代后在中原几乎消失,如今汉族地区唯一留存的是福建杖鼓。朝鲜杖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最。福建杖鼓主要流行于福州及周边地区,多用于福建民间音乐。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àng
    • 注音ㄓㄤ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SDYY
    • 五行

    (1)(名)拐杖、手杖。

    (2)(名)泛指棍棒:擀面~。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