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之士
拼音:hè míng zhī shì
注音:ㄏㄜˋ ㄇ一ㄥˊ ㄓ ㄕˋ
词性: 成语

鹤鸣之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品德为世人所敬重而隐居不仕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王弼注:“处内而居重阴之下,而履不失中,不徇於外,任其真者,立诚篤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
又《繫辞上》:“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后汉书·杨赐传》:“斥远佞巧之臣,速徵鹤鸣之士。”
《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注曰:“鹤鸣之士,言士之修身践言,为时所称者也。”

国语词典:

品德为世人所敬重而隐居不仕的人。

网络解释:

鹤鸣之士

  • 鹤鸣之士(hè míng zhī shì)指未出仕而德才兼备,极有名声的人。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ㄏㄜ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PWYG
    • 五行

    (名)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KQYG
    • 五行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GHG
    • 五行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