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
拼音:shòu mǎ
注音:ㄕㄡˋ ㄇㄚˇ

瘦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瘦弱的马。 2.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雏妓。

引证解释:

⒈ 瘦弱的马。

唐杜甫《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长安道。”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⒉ 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雏妓。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维扬﹞女子多美丽…… 扬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老亡八把这两个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
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瘦马》:“扬州人日饮食於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
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旧吴宫重开馆娃,新扬州初教瘦马。”

国语词典:

瘦瘠羸弱的马。

网络解释:

瘦马 (明清之际的历史现象)

  • 瘦马,是明清之际的历史现象。养瘦马,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种畸形行业。先出资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秦楼楚馆,以此从中牟利。因贫女多瘦弱,“瘦马”之名由此而来。
    • 1、苦藤老树昏鸦,食堂又在涨价,同学饿成瘦马。夕阳西下,妈妈我要回家。
    • 2、驺无诸口中的所谓精锐骑兵,实际上不过是一支拼凑起来的杂乱部队,座下马匹齿龄不齐,多是羸弱瘦马,战士连战甲都不全备,只因为骑着马匹,就被誉为“骑兵”。
    •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4、于是百里之后,马车降落下来,瘦马似乎有些不满,喷了个响鼻儿,慢吞吞的开始拉车。
    • 5、地主出门起码飞鹰走狗吧?咱家就一匹杂花瘦马,还是平日里拉车的挽马,偶尔客串一下坐骑。
    • 6、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径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篱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

    字义分解

    • 拼音shòu
    • 注音ㄕㄡ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UVHC
    • 五行

    (1)(形)脂肪少;肉少

    (2)(形)(食用的肉)脂肪少:吃了块~肉。

    (3)(形)(衣服鞋袜等)窄小:裤子太~了。

    (4)(形)(地力)薄;不肥:~田。

    • 拼音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CNNG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