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子
拼音: | fǔ zi |
注音: | ㄈㄨˇ ㄗˇ |
词性: | 名词 |
斧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砍竹、木等用的工具。
引证解释:
⒈ 用以砍伐的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引《新唐书·五行志二》:“鎌柯不凿孔,斧子不施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当时巡丁、扦子手,七手八脚的,拿斧子、劈柴刀,把棺材劈开了。”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四:“老寿已脱了棉袄,抡起斧子,‘哼’的一声,向枣树砍了下去。”
国语词典:
砍竹、木等用的工具。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斧子
- 1、他这样做是鲁班门前弄斧子,实在是贻笑大方。
- 2、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每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的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 3、老石急急向院内扫了一眼,灵机一动,抓起斧子就向那黑影掷去。
- 4、斧子被砍进了树里,我使劲拽才把它拔了下来。
- 5、当时,清兵威胁日大,边境形势紧张,朱由校却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亲手制作木床、木玩、梳匣等等,甚至达到“膳饮可忘,寒暑罔觉”的地步。
- 6、可是等她取来斧子把玻璃山砍开时,小兄妹早已逃得远远的了。女水妖只又回到井里去了。
字义分解
- 拼音fǔ
- 注音ㄈㄨˇ
- 笔划8
- 繁体斧
- 五笔WQRJ
- 五行木
(1)(名)(~子)砍竹、木等用的工具;头呈楔形。也叫斧头(·tou)。
(2)(名)古代一种兵器。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与斧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