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面茶
拼音:là miàn chá
注音:ㄌㄚˋ ㄇ一ㄢˋ ㄔㄚˊ

蜡面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宋时福建所产名茶。

引证解释:

⒈ 唐宋时福建所产名茶。

《旧唐书·哀帝纪》:“福建每年进橄欖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欖子宜停。”
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蜡茶》:“建(建州 )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鎔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
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謁普贤大士铜像,国初敕成都所铸。有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所赐御製书百餘卷……蜡茶、塔、芝草之属。”
元郝经《橄榄》诗:“半青来子味难夸,宜著山僧点蜡茶。”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饮食·茶》:“苕溪渔隐(胡仔)至道间添造石乳蜡面。”

字义分解

  • 拼音là,zhà
  • 注音ㄌㄚ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JAJG
  • 五行

1.动物、植物所产生的,或石油、煤、油页岩中所含的油质,常温下多为固体,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蜡、白蜡、石蜡等。用作防水剂,也可做蜡烛。

2.蜡烛:点上一支~。

zhà

古代一种年终祭祀。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 拼音chá
  • 注音ㄔㄚ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WSU
  • 五行

(1)(名)灌木;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

(2)(名)用茶叶做成的饮料。

(3)(名)某些饮料的名称:奶~|杏仁~。

(4)(名)指油茶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