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场
拼音:tán chǎng
注音:ㄊㄢˊ ㄔㄤˇ

坛场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法坛。佛家讲经说法之所。
指政坛,政治舞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史记·封禅书》:“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
《汉书·高帝纪上》:“於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韩信 )为大将军。”
《后汉书·刘玄传》:“众虽多而无所统一,诸将遂共议立更始为天子。二月辛巳,设坛场於淯水上沙中,陈兵大会, 更始即帝位,南面立,朝羣臣。”
《南齐书·礼志上》:“息殿去坛场既远,郊奉礼毕,旋幸於此。”
宋欧阳修《太清宫烧香》诗:“坛场夜雨苍苔古,楼殿春风碧瓦寒。”
王闿运《<衡阳县志>序》:“乾隆分治,剏立坛场。”

⒉ 法坛。佛家讲经说法之所。

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二碑》:“佛法至于衡山,及津大师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正法。”
唐皇甫冉《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诗:“延陵初罢讲, 建业去随缘。翻译推多学,坛场最少年。”
清袁枚《新齐谐·陈紫山》:“陈目且瞑,强起张目答曰:‘来原无碍,去亦何妨?人间天上,一个坛场。’言毕,跏趺而逝。”

⒊ 指政坛,政治舞台。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五章:“凡登坛场而执政者皆男子也。”

国语词典:

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盟会、拜将的场所。

网络解释:

坛场

  • 坛场,汉语词汇。
  • 拼音:tán chǎng
  • 释义:
  • 1. 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 2. 法坛。佛家讲经说法之所。
  • 3. 指政坛,政治舞台。
  • 坛场是义和团的基层组织,
    • 1、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
    • 2、遂於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於先主。
    • 3、水陆法会以上供十方诸佛、圣贤,无遮普施斋食为基础,救拔诸六道众生,并广设坛场,使与会众生得以其因缘与根器,至各坛听经闻法。
    • 4、十三年正月,筑坛场于河间乐寿界中,自称长乐王,年号丁丑,署置官属。
    • 5、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
    • 6、坛场使、中书令张嘉贞贬为幽州刺史。

    字义分解

    • 拼音tán
    • 注音ㄊㄢˊ
    • 笔划7
    • 繁体壇、罎
    • 五笔FFCY
    • 五行

    (1)(名)土筑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2)(名)土台;多在上面种花:花~|草~。

    (3)(名)某些会道门设立的拜神集会的组织。

    (4)(名)口小腹大的陶器:酒~。

    (5)(名)指文艺界或体育界:艺~|丘~。

    • 拼音cháng,chǎng
    • 注音ㄔㄤˊ,ㄔㄤ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NRT

    cháng

    1.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场院。

    2.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

    3. 集,市集:赶场。

    chǎng

    1. 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场子。场地。场所。

    2. 量词,用于文娱体育活动:场次。

    3. 比赛地,舞台:上场。下场。粉墨登场。捧场。

    4.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因场景变化或人物上下场而划分的段落:三幕五场。

    5. 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