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
拼音: | zhào shū |
注音: | ㄓㄠˋ ㄕㄨ |
词性: | 名词 |
诏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诏书
(1)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皇帝颁发的命令。
引《史记·儒林列传》:“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敕。”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一日, 哲宗皇帝晏驾,新天子即位,颁下詔书,大赦天下。”
陈白尘《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吕雉冷笑道:‘ 陈平、周勃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樊哙,三妹今日进宫,究竟是来吊丧,还是向先皇帝算帐?’”
国语词典: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书。
网络解释:
诏书
诏书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
- 2、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
- 3、臣元年十一月被公车司马令所下州郡,八月甲申诏书征臣,更赐安车、衣被、茵蓐,以礼发遣,光宠并臻,优命屡至,怔营竦息,悼心失图。
- 4、“阴谋篡位”说的是康熙驾崩,隆科多宣诏书“传位于四子”,而八王他们说诏书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抢班夺权,改了先王诏书。
- 5、我会晓告主事者,不能漏泄制诏内容,以防罪囚曲解诏书,有妨公平鞫讯。
- 6、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