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堥
拼音: | huáng máo |
注音: | ㄏㄨㄤˊ ㄇㄠˊ |
黄堥的意思
词语解释:
黄土制的瓦器。
引证解释:
⒈ 黄土制的瓦器。
引《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汉郑玄注:“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
孙诒让正义:“黄堥,盖即烧黄土为鍪。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説,作丹药,盛用黄土甌。注云:‘意是土釜也。出在广州及长沙、豫章、临川、鄱阳者,皆可用之。又此诸郡,皆作黄土堥,亦可用之。’依其説,则黄土堥又与土釜不同。 贾疏谓唐时合和丹药者,皆用黄瓦缻为之,亦名黄堥。 《大观本草》引苏颂《图经》,谓黄堥若市中所货,有盖瓦合。诸説差异,未知其审也。”
网络解释:
黄堥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黄
- 五笔AMWU
- 五行土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máo,móu,wǔ
- 注音ㄇㄠˊ,ㄇㄡˊ,ㄨˇ
- 笔划12
- 繁体堥
- 五笔CBTF
máo
1. 〔堥丘〕古同“旄丘”,前高后低的土丘。
móu1. 〔堥敦〕小山,如“欲从堥堥,而度高乎泰山。”
wǔ1. 瓦器,供煎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