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
拼音:shù fà
注音:ㄕㄨˋ ㄈㄚˋ

束发的意思

词语解释:

束发shùfà

(1) 系结头发

tie up hair

(2) 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teens

引证解释:

⒈ 束扎发髻。

《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緇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髮。”
孔颖达疏:“锦束髮者,以锦为緫而束髮也。”
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洁妇者, 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官于陈,五年乃归……妇曰:‘子束髮辞亲,往仕五年乃还。’”

⒉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汉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髮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
唐鲍溶《苦哉远行人》诗:“去时始束髮,今来髮已霜。”
宋陆游《上执政书》:“某小人,生无他长,不幸束髮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 先秦古书,昼读夜思,以求圣贤致意处。”
清钱谦益《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学曾授正议大夫继妻吴氏仍前封制》:“人臣束髮励行,老而弥固,则必有贤明之助焉。”
程善之《春日杂感》诗:“我生始束髮,便思万里行。”

⒊ 指用以束发的头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龙窝君嘉其惠悟,赐五文袴褶,鱼鬚金束髮,上嵌夜光珠。”

国语词典:

将头发束起来。

词语翻译

英语
to bind one's hair, headband
法语
serre-tête, attacher ses cheveux

网络解释:

束发

  • 束发,读音为shùfà,即系结头发。
  •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束发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
    • 1、如发型有螺纹式、浪式;发辫有三股、股,盘曲扭结,走向清楚,丝丝头发,清晰可见;发束有单环、环、环、环,表现出真实生活中束发络髻的各种式样。
    • 2、一名二十七八岁,身穿一件石青色直裰,腰间绑着一根天蓝色云纹腰带,青衿束发,剑眉虎目的青年站在堡垒上,神情凝重的盯着结界外正在破坏结界的噬魂妖。
    • 3、华鸿身着未冠时的童子服,缁布深衣,其衣服之缘饰、大带及束发纚,站在房中,面朝南方。
    • 4、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海宴 
    • 5、文华皇帝头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一身黄袍灿若星光,面如中秋之月,颇威严。
    • 6、隔月,却只捡拾到,你那根束发的青带。

    字义分解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KII
    • 五行

    (1)(动)捆缚;系(jì)

    (2)(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鲜花。

    (3)(名)聚集成一长条的东西:电子~。

    (4)(动)控制;约束:拘~|~手~脚。

    (5)姓。

    • 拼音fā,fà
    • 注音ㄈㄚ,ㄈㄚˋ
    • 笔划5
    • 繁体發、髮
    • 五笔NTCY
    • 五行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