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帖
拼音:bài tiě
注音:ㄅㄞˋ ㄊ一ㄝ

拜帖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

引证解释:

⒈ 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

明张萱《疑耀》卷四:“古人书啟往来及姓名相通,皆以竹木为之,所谓刺也……今之拜帖用纸,盖起於熙寧也。”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九·名号甫》:“《汉书·高帝纪》曰‘为謁’,《袁盎传》曰‘上謁’。 颜师古註曰:‘为謁者,书刺自言爵里,若今参见尊贵而通名也。上謁,若今通名也。’据此,则‘为謁’似今脚色手本,而‘上謁’似今之拜帖矣。”
《单口相声传统作品选·怯跟班》:“穿戴好了,把拜帖、礼单放在拜匣里,又拿出出门用的烟袋。”

国语词典:

旧时访问人时所用的名片。

网络解释:

拜帖

  • 拜帖,是古时候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
    • 1、凌空一路向金陵府衙而去,走至门口才想及,自己一路从京师出来身无长物,那来的拜帖
    • 2、这天,诸葛瑾与德叔带了铁一铁二两人出门,不一日来到山阳钜野乘县,吩咐铁一投上拜帖不久,李乾出门迎入,分主宾落座。
    • 3、桥玄递上拜帖,自有家丁领着三人进了大厅,只见来客几十人,皆锦衣绣袄,各依次而坐。
    • 4、不过这也就想明白了为何会莫名其妙的接到她的拜帖了,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5、可是今天三耳朵接到姚朗送来的拜帖,他的心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的,坐在他旁边的小耳朵更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围在他哥哥身前背后团团乱转。
    • 6、杨辉将军部队到达之时,可谓万人空巷,不过展凌熹他们投上的拜帖,却被退了回来,因为杨辉将军鞍马劳顿,另有军务缠身,不便见客。 

    字义分解

    • 拼音bài,bái
    • 注音ㄅ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DFH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 拼音tiè,tiě,tiē
    • 注音ㄊㄧㄝˋ,ㄊㄧㄝˇ,ㄊㄧㄝ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HHK
    • 五行

    tiè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tiě

    1. 便条:字帖儿。

    2.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3.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4.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tiē

    1. 妥适:妥帖。安帖。

    2. 顺从,驯服:服帖。俯首帖耳。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