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洲
拼音: | yí zhōu |
注音: | 一ˊ ㄓㄡ |
夷洲的意思
词语解释:
隋以前指称我国台湾。
引证解释:
⒈ 隋以前指称我国台湾。
引《后汉书·东夷传·倭》:“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二十餘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 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
李贤注引沉莹《临海水土志》:“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网络解释:
夷洲
夷洲,一作夷州,古地名。语出三国吴国丹阳太守沈莹《临海水土志》及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史载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洲。通常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但以“台独”学者史明为代表的部分人士对此提出质疑。字义分解
- 拼音yí
- 注音ㄧˊ
- 笔划6
- 繁体夷
- 五笔GXWI
- 五行土
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